微信分享图

中国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的核心人物及前行者--张永旭

 

  【编者按】20世纪初,欧洲艺坛诞生了极具激情的“表现主义流派”,此时,艺术家接着印象派旗帜,一反传统理性束缚,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内心的情感世界,艺术形式在传递情感的有效性上战胜了艺术内容的力量,“画面色彩”、“人物造型”以及“对现实世界中人们精神层面的思考,错位,这样的画面效果”成为决定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这样,“表现主义”在人类艺术史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表现主义风格也成为很多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但是,相对写实风格而言,“表现主义风格”对艺术家的艺术感觉要求更高一些,不仅涉及艺术家对油画语言的钻研,更显示出艺术家的“天份”程度。张永旭的作品更证明了其取得的艺术成就。流动的笔触,夸张的变形,大胆的用色,犀利的角度眼光,让观者在他的笔下忘记现世的存在,而回荡在艺术家为我们呈现的心灵之曲中,中国古语云:“画品亦人品”,张永旭的为人真诚,对自然有着无比的热情,这些在他的画面中都尽显无遗,不拘的题材,没有类型化的符号形象,这些都在昭示着一个具有海纳百川,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艺术家的存在。正如著名批评家李小山所言:“张永旭在他这一代画家里,称得上是最无成见和最有冲劲的,他攀登自己认准的艺术高度,毫不顾惜任何外部的牵制,这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在实践中贯彻的。”此时,尽管张永旭身居当下东方,但是,对生命的热诚,对艺术自由表达的向往中早已经让他与梵高、门采尔等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对话,为一个世纪之前的绘画精神在当下彰显,无可置疑,张永旭当之无愧为具象表现主义的核心艺术家。

  新视觉杂志(以下简称新):在你心里是否有一个“艺术家”的概念?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最初的“艺术 家”与当下你对艺术家的认识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都是什么?

  张永旭(以下简称张):当然有艺术家这个感念,从小学的时候我就想画画了,我父亲让我去临摹小人 书,于是也对带有故事的画面留下兴趣,父亲自己也是美术工作者,也管这类资料的部门,之后又看到一些专业性画集。门采尔对我的影响最大,后来发现是 东德出版物,目的是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文化援助,对我来讲它的奇妙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是巨大的超越了各类画家,因我从中看到了另一种的东西,原来那就是艺术家的世界,朴素的炭笔下出现了,如此接近我 的生活的场面,比如他表现的那些处于背光下的女孩,妇女,超近视的男人看书 的样子,都从中看到真实的世界中扑捉到的。那之后我也开始去写生了,常去俱乐部后花园, 和蜡烛下的人物,及苏联式的建筑场景,传达出了一种恬静的小镇生活,以及后来看到他的对轧铁工厂大型绘画的创作素材稿,我终能明白他的用意了,靠对他的认识与敬意,创作了“烤馕”,对生活的 认识在变化,对艺术要求也在变的深刻,但特定的时代气息都是最珍贵的,因岁月的脚步再快,每一步的感觉都是以后不能替代的。

  新:在当代艺术的氛围中,你如何确立自己的位置? 

  张:我完全不同意,要求一个艺术工作者,为了表面的图式容易辨认,利益的驱使在牺牲他合理的自由使用自己的时间,及他热爱的这个世界,欢悦的生活全都可以不要了?去换来所谓的样式,没有了自由是他最打的丢失,我愿这样的去工 作,追求我的理想永远不变,艺术历程是可以允许让人看到是每一步的脚印是如何 踩下去的,风格也是在逐渐下来的过程种完善的,人生也是一个慢慢明白一切的过 程,这个历程才是幸福的,假装当上帝的人永远是假的。
 
  新:作为艺术家,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你是否有过“艺术家无足重轻”的感觉? 如果没有,为什么? 

  张:没有,我相信,艺术工作者,不是最伟大的但也是根本离不开的,如果战争开始了, 我会创作,也会上战场,只要有训练,战机我也会去使用,但我擅长的武器是思想和画笔。从社会角度讲,大多人永 远都盲目的,活着的意思就是脑满肥肠,和没有底的欲望。如果你的艺术就象我早期看到比如门采尔那样让人振奋的,鲁迅犀利的文风,可以为了更高尚的理想奋斗而活的,这样的感染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艺术家永远不是无足重轻的,我敬佩他们,只是现在太少了,现在银幕世界里的贾樟柯,他让我听到了社会太需要这样的艺术家发出的共鸣了。 

  新:你是否有崇拜的艺术大师,他们是谁? 

  张:门采尔,凡高,毛泽东,鲁迅。 

  新:在你的艺术中,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绘画状态?

  张:真实,自然,朴素,震撼,见到我的作品会有一种兴奋得难以呼吸就够了。

  新:艺术给你的乐趣是什么?

  张:艺术可以编制出梦想的世界,是全地球上最好的工作, 

  新:你艺术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张:比如我一直对梦一样的东西报有很大兴趣,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是说 我对力量的田园的自然的向往,不如说我是一个对人类家园安全的守护者,需要明确的是一个人无论是谁首先是要有责任感的,对人类,对地球,包括对生命,我的灵感来都来自那个地方,见到后就抓住它。

  新:从你的作品中感觉,你的创作状态很随意,作品像随笔一样,在你的作品中很 难发现一种类似很多成名艺术家的“符号”化风格,是这样吗?

  张:没错,当一个人使用符号化风格,比如一个秃子喜欢戴顶帽子,彻底的连睡觉也不许摘掉,好处是容易辨认。坏处是脆弱丧失了勇气,自大的,完全是属于激动不起来装模作样的人,也又点害怕失去人们对他的忘 却。我喜欢这样,比如攀登珠峰是我的理想,信仰就是那么简单,离不开有意义的生命。我会选择各种交通工具,我不愿意那么块的到达终点,我想每天都有成就感,艺术家更象一位侠客,肩负者着生命的意思,孙悟空再变不离其身,在他的理想道路上也会有各种拦路虎需要挑战,有各种美丽的风景需要他去欣赏。随意却不随便的活者,比看着刻板的那张苦难着符号化的脸,快乐的不知要好太多倍了,否则干吗画画呢,艺术是鲜活的,它的存在是让人类无望的主题不再悲哀,从这个角度讲人们都应该是艺术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