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女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质疑艺术保护的必要性

2016-02-29 16:56

  黑特·史德耶尔 图片:Vanabbemuseum, Eindhoven

  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转型中的媒体“(Media in Transition)的新媒体作品保护讨论会上,德国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以其尖锐的演讲,质疑艺术界对当下一潭死水的收藏体系和美术馆体系里艺术品的保护问题, 并以此拉开整场帷幕。

  “在一个全球性内战的年代,你们想要保护什么?“史德耶尔向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到访者发问,他们中大多都在当下全球重要美术馆从事策展工作。

  史德耶尔的讲话以一段东乌克兰的坦克影像开始。影像中,在战争纪念馆里被放置了几十年的坦克被重新启用,奔赴战场。“这真是让我以往对博物馆的所有认知都混乱了!“ 她说到,谐戏地表达一股愤怒的热诚。“我向来觉得通向博物馆的路是一条单行道——没想到它还可以成为一个临时军火库。”

  Hito Steyerl at the German pavilion, Venice Biennale。

  史德耶尔在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的作品

  同样的双刃剑元素也渗透在道格?里曼(Doug Liman)2014年执导的《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和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2006年的《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两部电影里,并引出Steyerl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如果未来的艺术品的观众不能获得同等的关怀,那么保护艺术品的意义何在呢?

  “自由港艺术仓储是21世纪唯一的新艺术机构,“ 据她所观察,为了避税, 很多高资产净值的艺术投资者都很热衷于仓储设施,而将艺术品隔绝于公众的视野之下。她形容这样的仓储是“一个为错位的现实而存在的艺术机构”——服务于寡头巨鳄、财阀,以及那些“大而不倒的公司“。 (尽管这一景象在2016年瑞士即将出台的新自由港管理条规实施后有可能改变)。

  事与愿违的是,史德耶尔的一件录像作品最近就被一个藏家存放在这样的仓储设施里。作为回应,她将作品公布在朋友的网站上,与“一个关于自由港的特别纪录片“ 共同展示,使之得以重回公众视野。

  当问到她对自己作品的维护的诉求时,她回应说真心觉得这不该是她要考虑的问题。 她说“只有当人们对一样东西感兴趣时才有维护的价值。“ 她认为,网络时代人们自发地转发自己喜欢的媒体讯息将是另一种范型:只要人们有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会通过网络流通起来,“这些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传播的介质(agency)”。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