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昨天主编打电话说是和我商量下"老童画话"的专栏,能不能多写一些和画面有关系的问题.少说一些关于“化装间”的,关于“鸡贼”的无关话题.说是观众有所反映.我听完之后在想我是一个画家,一个综合性及强,也是一个本体意识及强的画家.不是一个说三道四的品评人.评别人的作品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他们那种感受.我说他画的痛苦有学术感,他可能说他画的很快乐不知学术的所在.想想也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评自己的画说好叫做吹牛,说不好叫作践.说努力中叫不上道.那"画话"要说什么?说状态,说生活的方式,说思想的境界,说审视的哲学意义,说交人处友,说男女之事的.大众只有通过这些了解画面背后的东西.去了解画家创作的真实性.因为画面常常会带给人们很多的虚假性和伪装.比如说一些道貌岸然的"教授"型"画家".整天和一些无知的艺术爱好者谈论书本中的艺术理论和自己的伪艺术观点.拿他们自己唯一的速写表演方式去欺骗那些无知善良的艺术爱好者,私下却总是做些鸡鸣狗盗之事.所以说"画话"还是要说状态,生活中的状态,不论是美的丑的痛的,都要真实的表现出来,说出来.只有了解了这种状态,才能更好的了解画面的取向.了解真正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区分垃圾画面与有价值作品的不同,当然人的生存方式大同小异.画家所不同的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象每天吃喝拉撒睡一样,没有不成。
作品就其本身而言,它不是一种用来装饰生活的手段 , 而是要对生活给予一个意义。我们从无思想地模仿自然景物,从低拙软弱的技巧与空洞的装饰性和错误的感伤与浮夸中解脱出来, 超越 真实性的现实希望,这真实是从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情爱中来的,它愈来愈单纯,愈来愈集中,愈来愈接近画面的纯洁性。作品是反映人的思想,却不愿是物质的人,它追求纯洁性,把其本能从一种洗礼中升华,把创作人性化,把人神话化,它仔细探索“非人性”的痕迹,而这是人在自然里永远碰不着的,这痕迹却是永恒的真理。
2009年2月24日 21:56
写于樱桃园工作室
转载《北京商报中国油画周刊》
作者:童振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