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尤利西斯十年回归故里,中国绘画的“绘画性”如何回归?

2016-08-28 00:00

  8月27日下午三点,“尤利西斯的凝视——绘画性与内心关照的双重回归”在位于北京工人体育馆旁的今格艺术中心开幕,在三层展厅里呈现了24位青年艺术家的画作。

  开幕现场艺术家与嘉宾

  此次展览策展人张一舟介绍,这24位参展的艺术家年龄跨度为70后到90后,以80后为主。他们或是已在艺术领域小有成就,或是近年来表现突出,或是尚未为大家熟知但作品中已有强大潜力,但大都在创作中坚持着“绘画性”的追求。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谈到“尤利西斯”这一展览名字的由来,张一舟认为,正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拉丁名尤利西斯)在海上漂泊十年终回故里,中国当代艺术在历经了十余年符号的迷狂、观念的狂欢和图像化的冲击之后,艺术家们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精神关照、对绘画性的持续探寻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最右:秦琦的《蕙兰家的大白鹅》

  右二:宋琨的《Jellyfish》

  当代艺术似乎一直在避免的问题就是绘画的绘画性,但当图像化的浪潮退去,人们是否已经逐渐忽视绘画的实质呢?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仍愿意去探寻身边的事物和自己内心感受,抛去外界的众多干扰,去呈现对精神世界深沉的关照。

  左:李易纹 《齿轮效应Ⅱ》 200×200cm 2013;右:李易纹 《黑洞》 120×720cm 2014

  右:董鹤的《最后一天》

  在“绘画性”这一主题之下,宽阔的展览现场又明显被天然地分割为三个部分:一层展厅的作品温和、明快,如秦琦的《蕙兰家的大白鹅》,宋琨的《Jellyfish》;地下一层的作品深沉、稳重,如李易纹的《齿轮效应Ⅱ》《黑洞》,董鹤的《最后一天》;二层展厅的作品风格更偏活泼。

  一层展厅

  地下一层展厅

  地下一层展厅

  二层展厅

  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

  万真宇 《星辰呼吸》 305×410cm 2014

  黄立言 《沉默的镜像》 175×215cm 2012

  孟阳阳 《马》 200×150cm 2015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张朝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