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2017-11-25 00:00

作为一名自1976年起就生活在罗马的马来西亚籍华裔艺术家,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中我们似乎很难寻觅到林辉华的身影。旅意四十余年,他的创作常以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对抗和对话作为创作主题,不断游走于东西方之间、传统与创新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11月25日,林辉华个展“画地为牢”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开幕,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装置项目及部分绘画作品。林辉华为本次北京的展览创作的新项目“画地为牢(The Mental Trip)”——作品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的笼子,它似乎在邀请观众走进其中,体会艺术家精心编制的一场思维游戏。
观者可以在笼中平行进出,彼此不会相遇,有点像著名的古迹圣帕特里克井。这样一来,笼子就成为了相对“私密”的空间。人们躲进其中固然可以求得一种受到保护的安全感,但同时也失去了接触外界的渠道,永远也得不到他人的温馨相伴。艺术家利用这一对矛盾形态构建出鲜明的思维张力。诚然,被他人“欣赏”是一种“喜悦”,但代价就是渐渐放弃自己的全部自由。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作为移民西方的华裔艺术家,林辉华常年生活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中,他凭借双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激发的深层生命认知,跃升为艺术界中一名不可或缺的积极分子。此次展览在小展厅中对他以往的绘画、装置及行为影像作品进行呈现,包括用钉子将舌头钉在桌面上的《红房间》、用悬于水面之上的鱼钩钓玻璃缸中鱼的《耐心》、双脚悬空站立于篮球上的《进入平行世界》。
围绕着日常生活这一来源,林辉华进行了长远而广阔的智慧实践,并由此开放出一系列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生活与虚构的间隙中呼吸,并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展现对心智的超越。某些看似游戏的行为表演之后,隐藏着迥脱常规的思维和强烈的心绪,在本质上体现着个体的精神状态。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6日。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旅意四十余年,林辉华在北京的“画地为牢”

来源:HI艺术 作者:张朝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