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25 05:44
本书是明末极负盛名的大型的丛书《格致从书》零种。万历间胡文焕写刻本《新刻诸子遗要》一册32页64面。开本长宽:27.5*17.5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白双鱼尾。内文小字精刊,行书上版,婉转秀丽,生动活泼,明代竹纸印刷,墨色浓郁,初刻初印。首有藏书章:达城徐恩淳而之印,槐下书屋,是《中国美术杂志》的主编徐恩淳的收藏章。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名家编辑。是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胡文焕编辑的极负盛名的《格致从书》零种;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一号抚琴居士,明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仁和(即今杭州)人,据丁申《武林藏书录》载,他于万历间购文会堂,为藏书、刻书之所,以流通古籍。他编刻的《格致丛书》,本《大学》“格物致知”命名,所录皆为考证名物之书,以明人著作为主。因其在辑刻此书时,每印数十种即刻一目录,以便及时向外发售,又时将新书加入旧刻中,故其种数或曰386种,或云346种,清顾修编辑《汇刻书目》著录206种,现存168种,多秘册珍籍,是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大型丛刻。另刻有《百家名书》103种,广录古今载籍,辑稗家、游览、谐史、寸札、寓文,刊为《胡氏粹编》。
他不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也是戏曲文学作家,博通往识的学问家,并精通音律琴鼓。自著《文会堂琴谱》、《诗学汇选》、《古器具名》、《文会堂词韵》、《历世统谱》、《省身格言》等,亦皆收入《粹编》。另有传奇之作《奇货记》、《犀佩记》、《三晋记》、《余庆记》传世。所辑刻的《群音类选》二十六卷,为明人辑刻的众多曲选中最有价值的本子之一。据考,其一生共刻书450种上下,其自编自刻本的学术、文献价值,绝非那些随意编刻“自著”的粗制滥造之书,以沽名钓誉者所能比。本书首有明万历丙申(万历24年、1596)孟夏胡文焕自序,称余辑补要、续要并纂要共得一百五十三种,复得三十四种编辑为遗要。
二是名家刻印、写刻精美。明代万历时除了那种横轻直重的长宋体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刻书风格,即写刻本。本来,雕刻印刷没有哪一本不是写了再刻的,但从嘉靖、万历时起,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化,形成了一种与普通书写不同的专用刻书字体,这时重新出现用普通书写的字体来刻书,又成为一种新鲜事物,因此后人称之为“写刻”。凡写刻的书称为写刻本。这种写刻本的字体,仍然是赵体,不过不象明初的赵体那么肥健,而是瘦削流利。有部分家刻本和坊刻本,特别是安徽、金陵、建阳所刻的民间通俗读物,字多行书上版,婉转秀丽,生动活泼,杰出的代表有陈仁锡刻的《陈白杨集》、《石田先生集》,赵均所刻《玉台新咏》,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董其昌刻的《王文恪集》,继志斋刻本《雷轰荐福碑》,杭州书坊胡文焕刻的《格致丛书》等。本书就是明万历写刻的典型代表。
三是墨色浓郁,初刻初印,可以称得上是极初印,极初印本是后印本价格的十倍,极具收藏价值。而且是孤本,无著录。笔者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的几个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格致从书》零种只有《新刻诸子续要》和《新刻诸子纂要》,并没有著录本书。估计当时就印了为数不多的几十册,流传到现在的少之又少,国内各大图书馆无藏,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