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虚拟展览的一点思考

在2020疫情的影响下,使全球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被迫暂时关闭,这让我们意识到开发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期,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开启了虚拟展览模式。虽然虚拟展览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在进行了,但是这场疫情加速了虚拟展览的进程,这次,我们要面对的不是艺术观念的革命、主义的流变,而是一场全球史无前例的实体展览大迁移,但这种“迁移”不是要代替实体展览,而是对实体展览的拓展和延伸,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这标志着展览网络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应用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2/158839133417063220.jpg

虚拟展览实际上是利用动漫、游戏、VR、AR等形式为用户提供全息影像欣赏、虚拟触摸、沉浸式体验等多元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功能性。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存储库,还开拓了线上的多元化的服务,成为集文化、教育、娱乐、论坛为一体的综合体。

 

虚拟展览也将馆内资源数字化并对外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而且线上的传播范围广。另外,还可使博物馆、美术馆通过大数据计算在线观展人数,获得更准确的统计信息。不论如何,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质和趋势。对于观众来说,虚拟展览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捷,压缩了去实体空间参观的时间,解决了因物理距离导致的路程问题等。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2/158839141809578920.jpg

观众通过虚拟展览的体验可以收获什么?

尽管虚拟展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又引发了一些问题,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用户体验。虽说用户体验是当下信息交互时代的重要面向,但绝不是目的。仅停留在感官享受和视觉刺激的体验上,不是艺术展存在的终极目的。艺术展览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传播信息,而是引发公众的思考。因此,这又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艺术和艺术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或者它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更为恰当?如果只是强调视觉审美体验,那么我想这不是艺术在这个时代的本意。或许,不论哪个时代,艺术都是以启迪思想、慰藉心灵而存在。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2/158839147614712720.jpg


是否可以通过虚拟展览起到引流的作用?

如果将虚拟展览视为一个文化品牌来打造,那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用户在体验过后,是否能够引起用户的连锁反应,这个连锁反应也不单单指消费,而是在体验和消费过后,是否能够保持对展览或美术馆的持续关注,是否能够引发用户有一种想要去实体空间再去看展览的冲动,成为忠实用户。虚拟展览不仅应具有吸粉的作用,还要拥有“引流”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将客户端用户引流到实体展厅中,再次促进实体体验和消费。在疫情过后,博物馆、美术馆会陆续开放,想必人们也会愿意再次回到实体展厅中接受艺术文化的熏修。而虚拟展览将以一种与实体展览并行的姿态在未来持续呈现。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2/158839150796280860.jpg

实体展览会被虚拟展览所取代吗?

其实,实体与虚拟之间存在着不可替换的关系,而且有些展览可能适合虚拟展,有些展览却更适合实体展。目前,虚拟展览是对实体展览起到辅助的作用,它们依然是两个不可以被完全转化的东西。实体展厅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在展品的陈列,灯光的布置上,营造出了一种可视、可感、可知的文化氛围,这其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能量场,使我们可以完全沉浸于客体空间之中,享受艺术展给我们带来的身心灵的体验。这种实际的体验,就要高于虚拟展览的体验,因为虚拟展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在客体空间中的存在感。因此,虚拟展览不是实体展览的一个简单的形式转化,也不是不假处理地将展览信息和展品布置在虚拟展厅之中,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将无异于展览资讯或新闻稿。

 

虚拟展览可以做到艺术普及吗?

有人认为开展虚拟展厅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艺术的普及,因为这样的话可以通过网络推送到手机端用户,使得更多人可以接触到艺术,进而了解艺术。其实,这根本就是个悖论,表面上看艺术普及了,但即使是有了推送信息,用户依然有权利决定看与不看。只能说可以进一步扩大观看展览的人群,但还不能达到艺术的全面普及,想要做到艺术普及依然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2/158839157008048750.jpg

虚拟展览作为知识提供方、资源输出方,依然扮演者权威的角色,因此应该深度思考,通过虚拟展览如何唤醒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是虚拟展览将要面对的问题。

 

在疫情过后,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之后,我还是会去实体展厅去看展览,因为那种感觉和体验无法被虚拟展览所替代。就好比看电影和读原著,载体不同,艺术形式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总觉得看虚拟展览不够过瘾,一定要去到实体展厅才算一个完整的体验。


文/刘子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