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与谢源璜老师相遇也算是颇有缘分,我记得刚毕业时期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生日那天海口画框店的老板就把谢老师放在他那里(电话询问后他用不上了)的一批油画内框送给了我,他从此与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我们在一个展览活动上相遇寒暄,聊得很开心。
谢老师一生非常传奇,在当时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在当时西安美院读研到任教,就属于中青年里边的明星级画家,1981年,谢源璜老师的研究生创作“欢乐的古尔班节”即凸显出了他学业的优秀和艺术的才能。在这个规模宏大的作品中,以浓重的色彩,繁复的画面结构成功地表现出了艺术的主题。整个画面犹如一首交响乐章,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多声部的呈示和变奏。这一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如果按照他自然的发展规律来推理应该现在有很大名气的这么一个泰斗式的人物。
好像命运早已作出了安排,从法国归来后谢老师就远赴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这一走,如同高更来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循着同样的轨迹,一路从巴黎奔向海南岛,冥冥之中似乎暗合了某种逻辑。“空气充满了震荡心灵的魔力,土地闪烁着流金与耀灵的欢乐”。面对湛蓝的天空,耀眼的阳光,碧透的海水,苍翠欲滴的热带植物,还有那些充满原始活力的黎寨女人,他来到热带丛林。处在创作生命最旺盛时期的艺术家,把自己完全融化进了海南的天空和土地。他沉积在胸中的激情如同滚烫的岩浆喷薄而出。姿情挥洒在画布上的笔触和色彩透淅了他生命的浓度和信息。画里的一切,已不再是艺术,而是画家活脱脱的,真实的生命。海南原本就是这位躁动不安的画家的精神家园。
他画画气势磅礴,速度快,不啰嗦,不注重过多的那些细节,但是他每次画画那种一气呵成,很符合他这一代人对油画理解,具有书写性,讲究用笔、讲油画语言自身的魅力,用颜色也非常大胆。他的画始终保持着一种绘画性的东西,所以说他是一个实力派画家,对油画有他自独特的一种理解。谢老师在绘画上始终保持了油画的一种书写性,形、色、光、画面构成,以及油画语言下的那种意韵,他对这种东西始终在追求,而且还有他自己的判断,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但像他那样方方面面都很讲究很考究的画还真是不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很有个性的人有些个性语言方面的探索的闪光性的东西,但是他应该说是非常重视油画语言表现性的这么一个画家。
谢老师不安分,非常聪明,说话幽默风趣,很有活力的一个人。他的绘画风格应该算中国人理解的传统油画最精华的那些东西,油画语言上那种探究上的一个坚守者。当代绘画艺术人云亦云的世界,他在这一点上他没有随波逐流,很庆幸他一直是属于在画面上推敲太多的人,画面上那种惨淡经营,对画面结构的追求成为一个乐趣,很苦,但是非常有乐趣,全部的乐趣和汗水,但却非常有艺术价值。
谢老师的绘画与他的性格非常贴切,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天赋异禀他天生就是一个画家,色彩特别强烈,绘画具有一定表现性在里头,他舍弃绘画的细节的雕琢,他画的东西非常奔放,有种灵性在里头,他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他的绘画最适合于用表现主义这样的学派来界定他,他的绘画具有表现主义形式在里头,他的个性化的东西也非常明确,画的东西与众不同,不拘一格,东西画得很随意也很率性,这跟他的性格有关,很自由,发挥得非常自由。
纵观他从艺的一生,这位虔诚的画家一直坚持着艺术信仰,追寻梦想。世间万事皆为幻象,唯艺术永存。正印证他说过的“绘画不只是我的酷爱,也是我的宗教”。人生在世几十载,谢老师以他超人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不知疲倦地创作。从帕米尔高原到海南岛,从太平洋彼岸到京都宋庄,到处都闪动过他潇洒的足迹。“挥手弄潺流,从滋洗尘虑”,他早已淡薄名利,一身心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以他天生对色彩的敏锐,丰富的感性内心和骜傲不驯的秉性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更丰盛的艺术盛宴。
谢源璜油画作品欣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