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惠藏」陈传席评——重振汉唐雄风·记丝路画家张录成画牛马驼

千古丝路笔墨江山

张录成艺术简介

张录成是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画家,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书画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重镇酒泉,后扎根新疆三十余年,期间游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入研究丝路文化,探索出了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广受名家高评,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的画家”。

张录成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曾在北京、香港、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地展出,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收藏。作品《天马图》在佳士得香港2019中国当代水墨秋拍中领衔成交。

重振汉唐雄风

——记张录成画牛马驼

陈传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古人根据《易经》之道,谓“乾马坤牛”。其《乾》道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坤》道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骏马日行千里,可谓“行健”,不达目的地,不可罢休,可谓“自强不息”,近于乾道。牛善于载重,近于坤道。其实在沙漠中,骆驼善于载重物,而且非骆驼不可。所以,牛、马、骆驼成为历代画家最喜欢的表现题材。在中国画史上,代有国手,也有不少传世经典画作。在当代,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又向我们展现出新貌,他将生命意识、漠野的壮阔、宏大的气势,刚烈精进的精神,融为强大的汉唐雄风,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图画其间,震撼心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录成生长于甘肃酒泉,以其书画之长从军到了新疆,在大草原大沙漠里生活了近三十年。他说,他爱马、爱牛、爱骆驼,要用手中的笔表现出这些草原荒漠精灵的真正的精神魂魄,于是又一头扎进更偏远的军马场。那些马、牛、骆驼真正成为了他的伴侣、兄弟、朋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录成知之好之,更乐此不疲。他画牛、马、骆驼,画大漠孤烟、画长河落日,二十多年,生活的磨炼、生命的感悟、艺术的追求、画艺的精进,这些使他成为军旅中颇有成就和名气的画家。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屡获佳誉。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现实,他深知画马、牛、驼之形容易,画出其“神”,画出其高格调和文化品位却不易。

于是,他强调并注重笔墨锤炼,临习历代名家碑帖,提高书法水平,这几乎成为他的日课。他研究马、牛、驼的骨骼结构,他对牛、马、骆驼的骨骼结架熟悉准确,并结合草原上的牛、马、驼研究骨骼和肌肉的关系,细心观察和体悟牛、马、驼的奔腾、跳跃、咆哮,站、立、卧的姿态和神情。他画牛、马、驼的速写以万计。可以说牛、马、驼的一切,皆了然于他胸中。而且,他还购进中外有关动物研究的学术著作,研究各种动物的生、长、育、亡的过程,很多人说录成是一个动物研究专家。可以说录成是一位真正重在研究绘画对象,了解并懂得绘画对象的一位画家。所以,他画起来下笔准确、形神自生,并把自己融入其中。因此,他的画富有个性、富有生气,无论是写真写意,皆能下笔无碍,运笔自如,神采飞扬,极富艺术魅力,从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张录成生长在甘肃酒泉,长期生活在新疆。考古发现甘陕地区有大量的原始社会至夏商周的文化遗存,深沉雄大的中国文化就产生在这里。新疆,在汉唐时代演绎出无数悲壮、雄强的故事。唐代诗人在这里经历了威武雄壮的军旅生活,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篇。今天,张录成用画笔写出了汉唐雄风。

霍去病墓前的石刻、夕阳下的马群、驼影,给了他启示。他虽然熟悉牛、马、驼的骨骼结构、皮毛、气色,但他省略了。他要的是“重、大、厚、雄”。他放笔横扫,纵横捭阖,浓墨、焦墨、枯墨,在轻重疾徐中见变化,在“务于精纯”的基础上“见其大略”。他创作出气势磅礴、雄浑厚重、深沉雄大的风格,他重振了汉唐雄风。

万马奔腾,是形容一种巨大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但真正见到“万马奔腾”的人是十分少的,画马而得万马奔腾之势者更少。唐代画家韦偃画过《牧放图》,其中马匹较多,但绝无万匹,也不到千匹,而且都是站、立、走的马匹,没有奔腾之马。录成曾长期深入生活在新疆昭苏大草原上,是真正见到万马奔腾的。他所生活工作的马场,上世纪60年代就是闻名全军的万匹军马场,养马不止万匹。当录成每每讲起那漫山遍野万马奔腾、嘶鸣万状的情形时,绘声绘色,就像一位彪悍的牧马人,挥动牧鞭,让人似乎也见到骏马奔腾之势,咆哮之声,跳跃之状,真如雷霆万钧,有天崩地裂之势。这虽远非想象者所能知,但我们已能从录成丈八、丈二的《雪山神骏》等巨幅画作中可以感受和震撼那种万马奔腾、不见匹马,而只见其群体之势、之影,闻其风、声,视其黑白色块之跃动。这时,你便能进入录成的绘画世界,并去理解录成的雄肆的笔墨与健劲刚烈的雄风扑面而来。我以为正是录成心中方有所悟,胸中勃勃而有画意。画“万马奔腾”不可过于具象,主要画其势、其影、其风、其色,以黑白色块状之,得其大势,而略其小节,方有如此佳构杰作也。

录成反复画的《奔向新时代》《天马行空图》《古道雄风》《飞度》《汗血飞来势如虹》《雪山神骏》《草原惊魂》等等,皆万马奔腾之印象,这与他熟读和喜欢汉武帝《天马赋》之影响,实际上皆是他目睹万马奔腾后的感慨。言“万马奔腾”者无计数,画“万马奔腾”或许有之,多根据想象,或见之于电影、电视、图片之类,录成无数次目睹现状而挥洒于图者,百无一人也。

元明清以降,画马者无计数,但多画一匹,二、三匹,多者或画一小群马而已。黄胄多次到大草原体验生活,画过群驴,但也没有画过“万马奔腾”之状。而录成亲见过,感受过,他画万马奔腾,满纸浓墨、焦墨、枯墨,横扫斜刷,有的墨块似马头,有的墨块似马腿,有的线条似马棕,有的墨块、墨线什么也不似,那是万马奔腾给人留下的势和气。眼或未见之,而意有之。录成写的是意,表现的是势和力,是一种汉唐之雄风。

凡是长期在大草原放牧的人见到录成的画,都说画得像、画得好。其实录成画的马、牛、骆驼并不太具象,有的完全无像,但见之者都谓之像,感到亲切,就是其势、其意、其神韵像也。

在此进入艺惠藏艺术中心

艺惠藏书画院国画书法智能小程序

录成之所以能得其势,得其意,能卷起汉唐雄风,除了他的技法及对所画对象的熟悉外,更得之他的胸怀和气质。他出生之地甘肃,本是产生雄强阔大气象之地,他久居新疆,天苍苍、野茫茫,空阔旷远,天山之积雪,大漠之飞沙,无边之草原,列阵之长云,皆壮其气,开阔其心胸。汉武帝的《天马赋》、唐人的边塞诗、行草书法修养其身,正可谓天地之间,笔力神行,挥豪雄肆。那种豪放、雄浑、壮阔、崇高以及展现出的大气象和艺术之美,在当代又有谁能如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机蓬勃呢?正如此,张录成的探索和绘画艺术显得格外可贵和难得,而应当备受人们珍视。#艺惠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艺惠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