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读《老子》五千言

一字一句重读《老子》,今晚恰巧翻到第四十二章,卷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书本这样解释:“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也就是说,在咱们这个世界上,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太阳就有月亮,有大人就有小孩,有男孩就有女孩,有笑就有哭,有甜就有苦,有长就有短,有善就有恶……彼此对立统一,相生相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换句话说,大家混在一起,各行其是,良莠难辨,伤透脑筋。

这意思就是,某时某地某人某事发生了,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远近高低各不同,就看你的屁股坐在哪里,要拥护谁,又要搞掉谁。

换言之,做事不要肆意糊弄人,这春江水暖鸭先知,人家心知肚明,只是不说;做人不要一味幸灾乐祸,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那是老天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你何干?

民以食为天。饭可以乱吃,话却不可乱说。否者,你吃不完兜着走,自己让自己下不来台。因为,这社会不是你一个人的社会,见者有份;在社会上混总有一个朋友一个对手坐在你面前,一目了然;你要警惕的是那些似乎与你无关紧要的第三者第三人第三方们。

这一,有一是一,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二,说一不二,心咋想就咋干;这三,三思而行,量力而为。

凡事不过三,凡事最怕一二三再二三——三生万物,吉凶未卜,谁晓得第三者居心何在?

八十一章《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譬如这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天大地大一口锅,尔等就是那锅中的一条小魚,水深,火热,慢慢煎熬,今天煎不死你,明日也要熬死你,总之是要吃掉你,而且吃定了你!

这话实在不中听。
不中听就对了。

一部《道德经》唠唠叨叨半天,口水说成丸药,原来药味在这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那些漂亮话说了一大堆者,往往有所企图,甚至居心不良,而貌似咬牙切齿数落你、教训你、令你无地自容者,却往往光明磊落。至少,态度是明确的,知攻防。

道可道,非常道,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网情深?小鲜不是鱼,鱼儿在水一方。

这《道德经》原本是一个叫“老子”的古人在2500多年前说的五千句话。据传,这个老子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二人屈膝交谈,相谈甚欢,老子口述实录,尹喜操刀刻简,成书《老子》,史称《道德经》。

这《道德经》共计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道经”,后四十四章属下篇——“德经”,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用老子的话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换句话说,这道是方向、方法、技术,这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就是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哲学。

所谓人生哲学,在中国人眼里还有一本“治天下”的《论语》。《论语》是又一个古人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流传至今。后人视这两本书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指引人生,缺一不可。

前者,三生万物,尚阴守拙;后者两仪四象,崇尚阳刚。二者均渊源于《易经》。

这《易经》不得了,远出自西周,相传为华夏老祖宗伏羲氏所为。孔子为它做了注解,名曰《易传》。后人又把这伏羲氏所著《易经》与孔子所注《易传》合录为一本,称之为《周易》。这《周易》怪诞,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庶民百姓怎样居家,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千百年来,咱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屹立不倒,就与这《易经》、《道德经》、《论语》深入人心息息相关,它们是启动国人血脉与灵魂的原动力——大人物用它们做大事,小人物用它们谋小命,各取所需,乐享其成——此乃中国人骨子里的沉积,看得见,逮不住,岂非换一身西服啃两块面包蹦三句英语就能改变颜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脱不了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它终究是水。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