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话 | 帕斯卡·胡塞尔与关玉良

  R:帕斯卡·胡塞尔

  G:关玉良

  图\关玉良

  编辑\陈雨

  对话,是一次黑白之间棋逢对手的思想碰撞;

  对话,是一场高山流水琴瑟相合的精神奏鸣。

  当思维之门打开,带着观点尽情碰撞,自由的空间里,语言和思想脱开禁锢,对于世界的看法,业已不同。

  只是北京深秋的一个普通的下午,画室仍旧还是光影交错间的寂静天地,但浮游在半空中的是闪烁着的精神的光芒,这是两位先生对话间蕴藏的无限灵光,时间仿佛也凝结下来,在永恒的刹那里,留下的仅是心中无限激荡的想法和观点。

  我们将连载帕斯卡·胡塞尔先生与关玉良先生的对话,愿与你们共同分享这些文字,带着观点看世界。

——编者按

DJ9l6CCTm1HXRbsiAXJiTOQxzTFASbH6cekdFxZG.jpg

  帕斯卡·胡塞尔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部主任

  高等教育部文化资产评估委员会主管

  获法国高教部授予的金棕榈骑士勋章及金棕榈指挥官勋章

  帕斯卡·胡塞尔:

  艺术家就应该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为目的,不应该是取悦他人。

  当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强时,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与作品对话。我们会仔细的观察每幅画,思考作品背后的语言。

  关玉良:

  人类的艺术,无论是绘画、电影还是文学,最终的核心还是生命的问题。

  如果一个作者能把生命解读的特别透彻,直指人的灵魂,拥有这样的洞察能力,不用语言解释,你的作品摆在这里就会感动别人。

t8o0YvaD6Off3B3KZ0O9UtEo0VHgYZYP7ck2Ow1v.jpg

  R:一般艺术家都愿意把自己一些生活中经历过的东西、情绪展露于他的作品中。我看过一些您的作品,您的作品有一些系列,比如说《中国牛》《老戏》《云道》等等,这一系列的作品,是您在某一个时期内一起创作的,还是说在不同时期您都会创作这些系列的作品?

  G:不同时期我会对这些素材进行不同的表达。因为在生活的体验中,你会有不同的点,会有不同的新的发现。隔一年之后你回头看,可能当初的表达还不够,还要表述。随着我生活的行进,时间的延续,对人生会有新的解读,新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系列,也会加入新的元素于其中,呈现出新的表达,是对整个人生理念、整个生命的一种解读。

  R:您作品的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的主题,有的是中国牛,有的是关于女人的,还有是关于中国戏曲的。当您有不同的、新的感受时,您会对每个系列的作品都进行新的创作吗?还是说只针对于某几个主题?

  G:实质我画画到今天,一直认为作品的主题,仅仅是勾起我灵魂冲动的一个媒介。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是看到任何令自己感动、激动的东西时,都会有强烈的表达欲。一个好的画家,用一个题材是很难满足的。

  R:作为一个艺术家,您是不是一直在发现、寻找生活中的美,寻找更多创作的点?

  G:只要我对生命不停地追问、不停地洞察、不停地观察,我就会发现无限的美,一直到坟墓,都会有新的东西不断蹦出来。

  比如说,当我想到男人的雄性的力量时,我选择了牛。牛,是我解读男人最好的一个载体。当我想解读柔性的如同小河流水一般的力量时,我选择了女性化的人体,柔弱的身体,有弹性的皮肤。这就是艺术家的判断。

4zYWSNCupyRXooYm2yXRYqNZzLtguxgzr5T21cYE.jpg

  R:观众会对不同的主题感兴趣,每个人被吸引的主题和系列都不同。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这幅作品会针对什么样的观众,或者说来迎合观众的兴趣?还是说没有,只是把您的情绪表达出来。

  G:从我开始画画到今天,我一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什么不变,我自己内在的追求、想要的东西、表达的感情不变。我是中国唯一不走穴的画家。我不苟同任何商业和政治。我告诉自己的灵魂,我画出的画,就是自己一种情绪的表达,不管是力量的还是柔性的,都是我内心的一种活动。

  R:我非常同意您的想法,艺术家就应该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为目的,不应该是取悦他人。您刚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的画展,我也去看了您的画展,对《人体》系列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兴趣。我还有幸跟看过您画展的人进行了交流,大家都很惊叹。

  我们法国人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总喜欢讨论,讨论你喜不喜欢,你觉得这幅作品的特点在哪……大家在讨论后,都觉得您的作品是抽象和具象的一个结合。它不完全抽象,又不是很具体。在一幅画当中,一方面让人模模糊糊的感知了画中主体的形态,但创作的手法,又让大家思考画家想表达的情绪,动感的形态也让大家思考画家的创作理念。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艺术表达的方式。即使有十个人看到同一幅画,都会对这幅画有十种不同的感受。比如您想要用公牛表达雄性的力量,大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力量,但每个人又会在力量背后感受到其他不同的东西。

  G:这次在法国办展,虽然展览没有很大,但我的感受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法国人对艺术的认真和尊重。回国后,我也和助理谈了这些,形成了一篇文章。法国人对艺术的尊重让我很感动。

2914JM3Nu3M1gwV6M39Opde5RIq84XFFU5APIDTk.jpg

  R:我同意您的说法。在巴黎每年都有很多艺术展,当地的人是非常喜欢艺术的。虽然有些人并不是从事艺术相关领域的工作的,但每个人对艺术的尊重都是相同的。我本身也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我家里收藏了很多艺术品,对艺术还是非常感兴趣。

  您这次在法国的画展,有一部分人应该是被广告吸引去的,他们看了广告后觉得很感兴趣,一定要去看这个展览。还有一部分人,是巧合之中看到这个展览的,因为当时办展的空间是开放式的,可能有些人碰巧走进去了。我觉得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人们路过这个展览时,他们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当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强、很有特点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和作品对话。我们会仔细的观察每幅画,思考作品背后的语言,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G:对于一个艺术品和背后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当看到有人在作品前思考、讨论,内心是非常感动的,体现了这个地方的人对艺术的尊重、认真的态度。

  展览时有位老太太,她看了我的作品后,不厌其烦的问我,她说:你是东方人,技法也是东方的技法,但你表现的画面是当代的,当代的艺术,这是为什么?我能感受到她对艺术的尊重,她认真的读了你的技法之后,又去解读你的画面。用的是东方的哲理,但传达的是国际的语言。

  R:您说的这个例子非常好。我觉得在您的作品中,一方面是水墨的运用,一方面还有色彩的运用。就像您不仅创作、办画展,也出书,这都是相互补充的东西。有人可能先看到书,感兴趣以后会去看展,当他看到真正的作品之后,有了更不一样的感受。还有一部分观众可能先接触到画展,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去买了您的书,就能看到更全面更直观的作品。

  我认为,一方面,现场跟观众的直接接触很重要;另一方面,把作品印到书中广泛传播,让观众更全面的了解画家,这个也很重要。这两个行为都是互相补充,必不可少的。

  G:我觉得,人类的艺术,无论是绘画、电影还是文学,最终的核心还是生命的问题。如果一个作者能把生命解读的特别透彻,直指人的灵魂,拥有这样的洞察能力,不用语言解释,你的作品摆在这里就会感动别人。

  就像一部电影、一首歌、一篇文章一样。有的人唱歌,就能让听众内心感动、心灵震撼;有的人唱完,让人感觉不痛不痒。美术作品也是一样的,要传达的想法不需要明讲,都在作品中蕴藏着,只要作者用心去创作,你的作品就是有生命力的,无论哪个国家哪种语言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J8U4Ypa32NB6ge7K0sZjN6n6BsYxoHAYZyYCkSVS.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