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油画家王亚中——艺术笔记与作品(九)

表现主义作品,更注重对可视现实的态度强化,可谓去表象表达现实,或是现象本质触动了艺者的神经系统,艺者将物态表象的意识支撑,提取至表述语言,神经与骨髓作为语言的直述材料以呈现观者,方抚平艺者之宣言彻底之心愿。色与形是在陈述结构中狂野奇目,强化语速与重心的存在,表象审美被彻底抛弃埋葬,重审道理与信仰的伦理之说。表现主义艺品,可谓更强调了艺体结构的语言份量,将柔美现实或现实状态,加大了重金属的含量,体质生硬,道理优先,原则底线分明,无过渡处理,将神经主线搁置前台演讲,呐喊真理与不平。在细节处理时,更是重锤打击,有声干里。表现主义作品和常规可视唯美作品表达意见相反,有着献身就义之说,作品罢了,艺者也许魂魄尽散,满意十分。(2018年8月16日)

艺术之路,关于画什么,怎么画,是伴随艺者一生的事情。画什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件反射感应生成。另一种是态度决定生成,就是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将自我已有的文化知识或脉象变异生成作品内容。关于怎么画,是在学习阶段得到的技术延续,或将已有的技术颠覆重置,后者参和着学术探索尝试,延续是延用知识体积搅伴生成。美术是将可视物象提取经典审美框架,取消或减弱参差。艺术是对非可视物象的虚拟空间涉足,创造或制造非常规的另类审视空间,而非美丑审视定论。学术性创造另类空间,需求艺者具有很广泛的知识积累,后发酵叠加世界观,态度明确,也是不能一挥而就的,或终了末果,但这是在艺术范畴中说事造象。如美术行当,则可简单许多,只在延续与提取中行进即可,无非是造光,造型,组合可视形态。美术是可视形的作品,解读起容易些,类似说明书。艺品解读相对复杂,因其参与了新空间的未知,需将所学所观形态,彻底颠覆或革命,种种未知,无共同方向,只有艺者态度个体变异扭曲,或不知所措。所以画什么和怎么画或不会画也就清晰了一些。2018年8月15日

抽象艺术品无限的形色结构,为架上绘画拓展了巨大的述说表达空间,并将艺术语言宽泛到极至。无可复制的抽象艺术品,更是让艺术批评界完全无法准确的描述其形态,更难统一述说其道理。抽象艺术品的千变万化,述说着同数量的故事或意识输出。在一件抽象艺术品中,也存在着多元化的述说方式,或也更多存在着艺者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表露,或更无规则的形成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色形叠加。做为写实艺术的作品和抽象艺术品比对,后者更接近诗与交响乐的艺理述说方式。但某些抽象作品,确也有理智失控之说,确有所谓的感性优先,但无论如何,艺者对物态的认知架构,起着支撑作用。无论是以事件初衷介入,还是色形装饰变异,其作品的厚度或底韵,或称暗流砥柱,或空间磁场的酿成,均在初衷介入之时已述说。与写实作品完全不同之处,不仅仅是形式象貌不同,强烈复感多余之时,在制造过程中,或可能完全颠覆初衷,而进入另类空间述说,但前期制造的形与色或初衷认为,有可能被叠加覆盖,表象出现初衷变异,形色另类,时空倒转,圆心偏移,重影虚幻,接近末了,形色体与初衷意识商谈得体,安静形态,才有了作品的暂时结束。精准味道之抽象艺品永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说明其状态含意,因艺者在制造她时,就不是用一句话在说一件事,而更可能搅伴参入了无数语言和心智。这是抽象艺术品和写实艺术品的本质区别,或也只能说是其中的一个区别。(2018年8月7日)

艺术之路的行进拓展,或写生作品,或制造作品,虽说是客观物象的反射或艺者的再认识,但根本是艺者思维定性的意识所至。无论何种陈述语言,均出自陈述者的世界观和态度,艺者初学进入或中期介入,或后期拓展变异,都是在艺者生存环境和自我悟性的原发体中生成的,一但艺者掌握了艺品的陈述基本方法,自我开悟和语言框架的自行决定,形成了艺者的行为指南。写生作品,也是在外界的偶发状态下,艺者内感的固定程式移出,并与物象生成对接点,也非是物象的复制品。后期陈述心灵故事,更是故事与陈述语言选择决定的,物象与语言的粘合剂或称艺品,就是艺者的世界观和态度。艺者的态度是自我与客观反射的精神物质,陈述初衷是根本,艺品只是移出模式,所以艺者的初衷或形成的态度,才是品评艺品的根本范畴,艺品的表象也只是艺品根本的原素之一。(2018年8月3日)

艺术的地域性,或民族性,或传承,或统一命题大展,均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或需要促进而成的。艺术本身只是个个体对事件或物象的变异认识,形成观赏形式,供观赏者品评思想的物件,这个物件或称艺术品,她包含着艺者的意识元素和个体认知态度,仅此而已。如把艺术的功效提升到宏大力量,可能是商业问题,或社会需求,有时把艺术定为一种文化述说形式,也就很好了。当然,无边无际而无共同目标的艺术道路,确也生出残枝败叶,蛇足形态,杂草共呜也不乏,这是任何事物态象的必然连带体,而认识或品赏艺品之根本内容,才有了趣味与不同之说。任何作品都是可以存在生长的,最终或历史留下的,就是该留下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后学说,当代无须定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实是一句伟大的提醒。(2018年8月1日)

艺术教育不是数学教育。数学学习模式有着完善的一整套科学规则模式,尤其是在基础数学部分,更是铁律。而艺术教育按一种统一模式学习,统一基础训练,统一创作主题,是违背艺术本质的传导方式。艺术所以称为艺术,是艺在先,术在后,因艺想而学术。学艺方法更是多规则,多角度,因人施教,施导。初学进入,也是多样式的轨道,循个体之本能认知感应习惯,助其进入个体审美叙说轨道,并填充个体审美叙说轨道之所需材料,加进导师对材料的经验认知,并在意识思维的助推器中,给予全方位的先行介绍和推荐,体量艺者初学或过程的吸纳程度,给予微调。学习者是圆心,导引者是半径的配合者,在进入个体正确的叙述自我要求之前,导引者给予学者以宏观经验陈述,将经验的可能性和弹性伸缩强度告知学习者,学习者与导引者的互动,共同强大清晰学习者的述说能力和方向。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行走,导引者分析拿捏学习者的阶段时空定量,使学习者清晰明确的掌握一套属于个体的实际应用技术和思维方式,终了进入个体审美意识空间述说,展示个体之艺术宣言。所以大统式的艺术教育,是对艺术学习者的严重误导,属打煤糕式的砖厂制造,浪费时间,消磨艺志,最终毁灭个体之艺术梦想。(2018年7月28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