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有些书注定是要陪伴人一生的。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夜莺》《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些故事,小时候是妈妈讲给我们听,(只是如我辈生在特殊时期,这一愿意没有实现),成家了,是我们讲给孩子们听,(仅此这一代孩子就比我们幸福)。也许到我们老了,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只是大多的时候,大人们忽视了或者掩蔽了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已。
对孩子们来说,童话是他们可以抵达的精神乐园,是他们可以支配的自由。在那里,他们可以与自然对话,可以与动物一起嬉戏,可以与大阳公公月亮婆婆做朋友,可以与花朵流水亲密无间。在那里,他们是风,他们是云,他们是树,他们是鸟。在那里,他们不是世界的主宰,他们不是机械的主人,他们就是性灵的流动,他们就是自然的孩子。天人合一,在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本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目标。当一个孩子说:"别碰疼了桌子"时,我们能否感到,孩子作为天使已通过童话的方式与自然融为一体了。这又岂是大人们所能体会的。不信,你可以看看孩子们画的画,那是什么样的艺术家才能有的想象力呀。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孩子的世界观而言,童话产生的作用是不可衡量的。这就好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童话为孩子们描绘下了五彩缤纷的图案,并借此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爱;明白了什么是坚强、勇敢和诚实的价值;明白了同情,珍惜和尊重的意义。想想孩子们听罢《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掬起的同情之泪,父母们就会明白严肃科学的道理说教只会让孩子们生厌。(我不知今天的小学课本是否还会讲起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万恶的社会造成的)而不经意的一个童话却可能让孩子们悟到一些虽说不清但却有益的道理。
孩子们需要童话,对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什么疑义。但童话中的一个童字使很多人以为童话是只属于孩子们的,与成年人无关。这只能再次说明了成年人的愚蠢和自以为是。不是吗?安徒生就说过,他的童话既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孩子们的父母的。比如《皇帝的新装》,孩子们读了会觉得非常可笑,皇帝和大臣为什么如此愚蠢,为什么说真话的只是一个孩子。而成年人读了,却自然会感受到其中的辛辣、苦涩和无柰。这种对应于社会的认识是孩子们无法体会的,但是却是成年人无法回避的。一个没有纯净之心的父母又怎能把一个纯净的童话带给孩子呢?
不仅仅如此,成年人需要童话还在于他们心灵的渴望和需要。(我就喜欢看那些动画片,我就常常难以忘记那只在你灰心时会飞临你床头的夜莺,还有那只在苦难中成长为一只美丽而骄傲白天鹅的丑小鸭。在某一刻,它们不能让我们心有所动吗。)不是有很多成年人希望变成一只自由飞翔的鸟,或是一只奔跑的豹子,或是一棵自由生长的树吗?这其实多么自然,只是他们童话般的向往,只不过忙碌与虚假的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的需要。童话对每一个人都显现着同样的空间,孩子们愿意相信那是真的,而成年人认为它的假的。这就是区别。这既是成年人的成熟,也是成年人的悲哀,因为一旦失去好奇心和想象力,失去了童心,一个人就老了。
谁又能否认与孩子们一起讲童话时所感受到的轻松与快乐,只不过这种时光被很多人忽视了。
闲暇之余,让我们坐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读读和讲讲童话,让我们暂时远离物质生活的喧嚣,让我们多一些想象,多一份童心,去充分感受生活的多彩,多好呀。
作者:冯国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