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宠物艺术家与二奶批评家

每天都吃红烧肉,不出一周就感觉烦,假如隔他几天才吃一顿,那依然觉得红烧肉味道鲜美。同样长时间的浸淫在艺术圈里,看惯了批评家的文章,浏览太多的艺术家的作品,难免会使人感觉到精神的麻木。著名画家周京新在《串门记》里也有这样的感慨:创作了太多的人物画,有的时候感到厌烦,这时候就要去“串门”,搞搞山水和花鸟,既调换了心情,说不定又有所感悟。确实如此。我始终认为艺术家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仅仅封闭在自己的专业的小天地里忙活,时而不时的应该看看周围,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焦点,看似平凡、稀松的事情,可是想想它还真有它本身的道理。

     《蜗居》这部电视剧可谓09年最火爆的,抛开那些无意义的争论不说,我就觉得拍的特现实,自己本身就是电视剧中的某个角色,真是蜗居在某个城市,天天加班,一点微薄的工资,爬格子评职称,就是因为太现实,所以引起争论,引起轰动,自然利润疯涨。中国人喜欢复制,而且本事是一流的,“中国制造”嘛,我敢断言,《蜗居》一红,类似于此的电视剧马上就会如洪水般涌现,而且会更高超,更隐晦。

      中国的房子问题跟《蜗居》一样红。当下中国有一套房子是最自豪的,前几天看经济报道,很有意思,中美关于房子的一些问题的比较,比如我们当下的住房,在美国不叫房子,叫鸽子笼,而我们的别墅,美国人才称为房子,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房地产作为支柱经济产业,因为后果很严重,不可想象,唯有中国不怕,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就是房子问题,房价的持续高涨,拉动了其他相关资料的飞速增长,老百姓都把钱用在买房子身上,都是“奴”了,还哪有钱去消费,所以消费水平就越来越低,生活水准、质量就更不用谈了,但是政府很客观呀,房价涨了,拉动了经济增长,GDP上了,中国经济总排名上了,大国崛起了,真是可悲!!!

      看到这些,我就想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从另一个视角、一个局外人看中国的艺术现状,也是很可悲!放着这么多现实资源不去表达、利用,所谓的艺术家,大部分都失去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艺术家难道就仅仅是美化生活?这样的艺术品,它的价值在那里?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感是不是也已经沦丧了?阅读了太多的艺术家的作品,参观了太多的小型的或规模宏大的展览,大部分的艺术家都变成了体制的宠物,借用郎教授的一句话,我把这些歌功颂德型的、自我膨胀性的、总之失去价值感的艺术家统统称之为“宠物艺术家”!!

     艺术批评家,我感觉最神圣的,因为他是让我们大众审美的眼睛!艺术家的作品要靠他们来为大众阐释,而甚至有时候还会左右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可是当你阅读了很多所谓批评家的作品后,只能是枉然兴叹,批评没有了,只剩下吹捧和语词含混不清的、假装高深学问的一些无关痛痒的屁话。艺术家都麻木了,批评家自然而然也随之堕落了,在中国,大部分的批评家是需要艺术家来养活的,这难道不是一个事实?国外则好像没有艺术批评这样的职业。真正的批评家都缄默不语了,剩下的都是麻木,不在麻木中奋起,就在麻木中沉沦,当下的社会,也只能培育这样的批评家了,还是借用经济学家的一个称呼:“二奶批评家”!

作者:听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