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中国最早出现的玉佩在战国以前,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人们佩戴的玉佩开始变得繁缛华丽,有的甚至用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佩戴在身上,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后来佩玉已逐渐成为首饰,也开始变得更加平民化。随着玉器的发展,在玉佩的图案造型中,也开始逐渐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石文化的精髓。在玉佩的材质中以和田玉为上,而这一块玉佩材质就是清代的和田青玉,因此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这款和田青玉年年有鱼玉佩,玉质油润、细腻,满身色沁,分部自然,包浆古拙,正面浮雕鲢鱼图案、牌型乖巧。正面雕琢鱼纹,是古代富贵之家随身携带之物。
清代和田玉牌,清代和田玉最最鼎盛的时期,莫属于乾隆时代。不管是玉牌的工艺还是玉质都上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随着和田玉资源的枯竭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田白玉价格不断疯狂上涨到亿元之后,和田青玉因其玉质醇厚、市场价格较低等因素,进一步被世人所看好,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近几年涨价幅度甚至超过和田白玉。2005年至2012年,和田青玉的收购价就以每年40%的幅度不断上涨,2009年底猛涨的石头有所缓和,但一过春节,价格立马一路飙升至今,2012年上半年,一块好的玉料,价格至少比过去翻了两倍。
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峰分析和田青玉价格近年猛涨的原因,一是由于和田青玉的价格历来都被严重低估,第二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国民“君子爱玉”的情节被激发,收藏和田玉的人群不断增长,促使和田青玉的价格呈现“爆炸式”增长。 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套盒装清乾隆御制和田玉扳指以4736万港元成交价,创下了玉扳指的拍卖市场最高价。这些佳绩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乾隆皇帝曾在紫禁城内还为和田玉专门设立了两个玉器造办处,这个机构就类似于现在的某某专供,是专门督办和雕刻大量的,只为朝廷定制各种玉器的地方。乾隆年间,上至皇帝专用的玉玺,下至吃饭用的碗碟,都是用大量的各种玉器精雕而成的,当然这使用最多的,要数和田玉了。
在和田玉历史上,这位皇帝对和田玉的雕琢工艺上,也是追求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大程度上接近于完美。明清玉牌只是明清玉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存世量有限。尤其是它们处在价格高位,许多收藏者不愿将藏品出售,这就造成了求大于供的市场状态。 清代和田玉在方寸间融绘画、书法、雕刻及故事文化于一身,使天生丽质的玉经过一番修饰后拥有了生命。随着古玩收藏热不断升温,玉牌也逐渐确立自己独特的地位,成为投资的一大热点。明清玉牌所拍卖的成交价格基本都在上几十万元,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上的已不罕见,精品成交价更高。和田青玉玉质细腻,光泽度好,玉质致密,料子干净,无脏无花。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和田青玉在和田玉中是硬度最高的,玉质细腻温润、玉色深重且纯正一致,整体呈现刚劲之气,寓意着基业长青,所以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玺的主要选材,历代封建王朝的传国玉玺均为青玉材质,代表清王朝最高皇权的清二十五方宝玺中,有13枚都是青玉玉玺,所以玉器专家都称和田青玉为“帝王之玉”
单纯从价值上看,青玉远不如羊脂玉、白玉,但是青玉却有其自身特点:和田青玉往往比较块度较大、质地细腻、温润、油性好,同时,有一部分青玉由于致密交织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韧性,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 在和田玉发展的整个历史中,青玉有着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因数量巨大而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像良渚文化中就有大量的青玉制品。 在被视为用玉历史上重要发现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所大量使用的和田玉正是青玉。从商、周至战国,青玉始终是和田玉中使用数量最大的。直至汉代,白玉开始受到重视,但青玉也并没有被潮流淹没,始终存在历史舞台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