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江陵,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美感的复杂性,桃源望断无寻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12/e2986f74f8e52d28532717a39fd9864f.jpg

江陵,草书、朱文印

.

感受美的人,就是那个感受春晨柔光、夏末鸣蝉的人,他用自己的所有感官、思维、经验、身心去感受,或许头脑中还残留昨晚的书香、或许夹杂菜篮子里的味道、或者有将要面对的烦扰诸如此类,没有人要求他从单一的视觉、听觉、触觉、概念、派别来感受,没有人要求他必须忘记哪些记忆或思索,也无从忘记、无需忘记,这才是真实的感受,混杂着尘世的味道,混杂着有关或无关的背景。

孤立的认知感受是不存在的,纯粹的美与美感也不存在。人们的经验、记忆、知识、理想、情绪、欲望、饥饿都在不间断地对我们的认知感受产生着影响。想要孤立地看待审美和艺术,显然只是乌托邦的幻觉。

在研究分析中,我们可以选择单一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索,但需要时刻牢记,现在所说的只是总体的一小部分,不能因为这一点或一面的现象与结论,忽略了整体的复杂于混沌性质,小心地拾起路边的花瓣时,不要因为哀伤而忽略了枝头正在绽放的花蕾,毛茸茸试着展翅的小鸟。

.

.

.

美感的复杂性,来源于人的感知、思维的复杂性,更是源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面对已经被简单化与典型化的艺术作品,欣赏作品者的感知和思想却是复杂的,不同的欣赏者之间的差异更是复杂多变的。

且不论每个人的感官敏锐程度、偏好、习惯各有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距离下给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不同文化、习俗、知识、追求者的眼中事物的价值、意义也会各不相同,在情绪敏感度、理性程度、心态不同的个体之间,感受与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的。

认识到美感的复杂性,却也不能被这些复杂性吓倒了。浩瀚的宇宙、微观的粒子都不能阻挡人类认知的脚步,即便是人类DNA的30亿个碱基对也早已完成测序,未知并不代表着不可知,更不是神化与神秘主义的理由,敷衍与攀附道德、权贵、传统的借口。承认未知,但不承认不可知,在不断地探索前行中,相信我们能够解决一个个难题。

.

.

.

面对复杂事物,分辨区别是基本的认知方法,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总能够达到核心本质。在美感的问题中,美感、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欣赏需要做更细微的分辨工作,混为一的泛泛而论永远只能接触肤浅的表面。

美是从美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美感是具有感知与思维能力的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官与神经大脑感受。美感自然带着感官与大脑神经活动的性质,相形而论与情绪化地复杂多变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艺术品是人类所创造的美的事物,人类遵从美的规律进行的实践活动,总会带着或多或少的美的属性,可以称之为广义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则是以美感为主要创作目的的实践活动,是狭义的艺术品,或说典型的艺术品。

艺术家的想法与认知不能取代了观赏者的感受与认知,作为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从她诞生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客观事物,而不再是艺术家和艺术家创作初衷的附属品。艺术家的想法与目的可以参考,但最终决定观赏者审美感受的,仍然还是观赏者的感知与思考。


.

.

.

.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