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日前,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受邀参加“艺术新力量——新科技时代下,美术馆场景的创新表达”论坛,与阿布扎比卢浮宫馆长Manuel Rabaté、阿布扎比卢浮宫学术、策展和收藏管理总监Souraya Noujaim博士等艺术及科技领域专业人士通过线下及线上方式,共同探讨新科技浪潮下的艺术发展与合作机遇。论坛由特斯联集团与阿布扎比卢浮宫联合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与今日美术馆协办。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右)参会发言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表示,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当代美术馆,今日一直在思考如何与科技结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就是今日美术馆持续打造的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的国际群展“今日未来馆”,此项目已于2015、2017及2019年成功举办了三届,明年将迎来第四届。
除此之外,今日美术馆也一直思考在艺术教育这一领域的拓展。张然说,Gen Z, 甚至是Gen Z下一代,接收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将有所改变。科技向善所说的使命感,我们艺术从业者也同样背负。这种使命和责任,在科技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环境和生存产生影响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体现在通过艺术内容影响下一代人,还包括对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思考和讨论,这在很多与今日美术馆合作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是一道广泛讨论的命题。
Q:作为今日美术馆馆长,从内容角度采用过哪些与新科技相结合的尝试?
对于当今的艺术家和博物馆来说,除了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今日美术馆关注于将科技运用到展览展示和观众体验,探索不同科技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正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展出的“重塑——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有很多艺术与新兴科技结合的案例。例如,艺术家陈抱阳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作品《第一森林定律》包含了他对于人类高度倚靠科技便利这种状况的隐忧,引发了观众对人工智能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陈抱阳《第一森林定律》展览现场
今年1月,我们推出了“未知的未知——郑达个展”。展览运用各种可视化的科技手段实现了机器与人类的交流,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在21世纪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探索人类的当下处境和未来的边界。
▲郑达《机器的自在之语》展览现场
今年7月,我们呈现了“一个世界”儿童沉浸式互动科技展,这是一个以科技为依托的大型沉浸式电子互动展,运用3D、AR技术使儿童身临其境般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帮助孩子们理解保护海洋和森林的重要性。
▲“一个世界”展览中《一个星球》展览现场
Q:从运营角度采用过哪些与新科技相结合的尝试?
今日美术馆致力于通过数据的梳理建立起爱好相似的社群,以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和更加清晰、便捷的用户体验,使观众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艺术魅力。
▲“一个世界”展览中《世界的颜色,由你来添加(vr)》展览现场
Q:作为艺术领域专业人士,你怎样看待新科技浪潮?
以NFT为例,最近,NFT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提及。NFT将技术的内容和媒介相融合,在不同的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显现出跨学科研究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具有NFT属性的艺术作品蕴藏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艺术家改善世界。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科技作为一种工具,以创新表达引发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使艺术成为一种共创美好未来的方式。
“重塑——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之作
《第一森林定律》
陈抱阳
《有松鼠的松树》《后山.psb》《鹿 7%》
林科
《蜉蝣》《朝菌》《普遍语法》《山石图》
曹舒怡
在《蜉蝣》《朝菌》的创作中,曹舒怡用计算机算法-对抗网络GAN生成数据影像作品。而在《普遍语法》和《山石图》的创作中,曹舒怡通过引入数字模拟与人工智能模式美学,探索崭新而古老的虚构逻辑与奇幻诗意。
作者:王琛视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