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摘要:艺术语言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永恒命题,对绘画语言的掌握是衡量画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艺术语言,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主题内容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为艺术作品的内容,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为具体存在艺术作品。它是传达思想,表露感情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关键字:艺术语言 表现形式 工笔画 创作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艺术创作中,我越发感觉到艺术语言的重要。德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莱辛认为,绘画的使命就是追求美,用绘画所特有的语言去创造美。可见,对绘画语言的掌握是衡量画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艺术语言,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主题内容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为艺术作品的内容,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为具体存在艺术作品。它是传达思想,表露感情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一、艺术语言的表现及形式特点
(一)各门艺术都有独特的语言,它们相互影响,但又有区别,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
我们知道,艺术包括很多门类,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区别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的语言也必然是可视的、直观的和形象的。它以线条、色彩、明暗、笔触等为主要艺术语言。音乐艺术的语言是诉诸听觉的节奏和旋律,舞蹈艺术主要是以人体本身的动作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感情。戏剧和电影都是综合艺术,它们二者的艺术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综合性,它既包含了文学言语,也包含了造型言语和音乐语言等因素,但又各有特点,戏剧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台词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电影则主要以它的独特语言——“蒙太奇”来表现。
各门艺术之间的互相借鉴,都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节奏、旋律等名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上来。色彩、调子等术语也就成了音乐王国的常客。“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都形象地表明了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差别。“诗中有画”毕竟还是诗,“画中有诗”毕竟还是画,虽然含有其他因素,但还属于各自的范畴,他们既有相“生”的一面,也有相“克”的一面。如果取消了艺术语言之间的差别,后果将是可怕的。就拿美术来说,它长于表现,而短于叙述,这正是与文学、戏剧等艺术语言完全不同的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明确这一点,他们往往有很好的意愿,也花了很大的气力,想让绘画艺术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于是让绘画融进了许多文学、戏剧的因素,过分注意了“事”而忽视了“情”,有的甚至成了图解式的东西。结果是艺术语言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变得晦涩难解。这正是违反艺术规律,不了解各门艺术独特语言的一种表现。
(二)艺术语言必须丰富多彩,要个性化,要有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语言是具体可感的。不同的艺术语言可传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既可以是庄重严峻的,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还可以是幽默夸张的。既然生活本身是无限丰富的,那么,表现生活的艺术语言理应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应该是贫乏单调、前篇一律的。
不同的艺术语言直接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表现名山大川不用夸张的语言就难以状其雄伟,所以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描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间的悲欢离合通过朴素写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切感人,如米勒的《晚钟》、列维坦的《秋天》。当铁锤和镰刀、天安门以及初升的太阳等被作为一种象征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某些特定的思想内容时,它们所包含的内涵就远远地超过了它们的自身,具有崇高、伟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不同的艺术语言对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不意味着只能容许一种写实的艺术语言存在。夸张的、拟人的、象征的甚至某些离开生活自然形态的特殊艺术语言,只要确切、创造性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其艺术感染力也是非常明显地,也应当允许存在。如卡夫卡写人变为甲虫,尤奈斯库写人成为犀牛,我们的《梁祝》把一对情人化为蝴蝶等等,都运用特殊的艺术语言表达了特定的思想内容,而并不使人感到费解。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现实主义的手法妨碍你把时代的英雄塑造出应有的光辉,那么你就去探索新的手段,创造新的手段吧!”这说明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艺术语言、艺术手段都可以有所创造,有所更新的。
既然艺术语言应该丰富多样,那么他们相互之间也必须是各具特点的,也就是说要个性化。既要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又要有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每种艺术语言都有其特长及局限,所以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不同于其他门类的独特语言方式,去寻找最适合于自己表现的内容。漫画的语言是夸张的,图案的语言是抽象的,而凝练概括的艺术语言对雕塑来说则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即是是运用同一种艺术语言,也自然而然地会带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点,呈现出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其艺术语言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同是运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曲程式化的语言,梅兰芳显得华丽、流畅;程砚秋显得凄婉、哀怨;同时浪漫的幽默语言,丰子恺则显得朴实、亲切,而华君武的则夸张、辛辣……。之所以形成它们之间差别,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
(三)艺术语言要受作品内容的制约。只有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语言才会有生命力。
艺术语言是构成艺术作品的要素之一,它与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与作品的主题需要相符合、相和谐,这样它才有美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价值,进而给作品内容以积极影响。
不同内容必然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言为心声”。贝多芬作品的艺术语言雄壮有力热情奔放,是取决于他的作品主题需要。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正同旧的封建反动势力进行一场生死搏斗,贝多芬本人也正在同不幸的命运展开不息的抗争,他有坚强的意志和火一样的激情,就决不能用缠绵的语言来倾吐;柴可夫斯基作品的艺术语言多为低沉、悲凉,这正是取决了作品的内容需要,是俄罗斯广大群众在沙皇残酷统治下的痛苦呻吟的真实写照。这都表明艺术作品的语言必须受其内容的制约。
当然,我们强调作品内容对艺术语言的制约,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的相对独立性。内容是主导的,形式也不应完全消极被动的。再好的内容,尽管作者有良好的表现意图,如果艺术语言粗糙低劣,缺乏感染力,那么你预想的艺术效果也等于零。
在《磨镰刀》中,珂勒惠支运用石板画这一特殊手段使作品的艺术语言显得格外真实细腻,精致入微地塑造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完美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紧闭的嘴唇、有力的大手、仇恨的目光,甚至垂下来的一缕发丝,所有的细节都无不是农妇的体现,闪着熠熠的光彩。石版画特有的手段为作品的艺术语言增添了光彩,使人感到很难用其他的艺术语言来代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水溶交融、浑成一体。只有恰当、完美地表达了内容时,艺术语言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杜米埃擅长夸张的艺术语言,所以也多被他用来讽刺资产阶级的狡诈和虚伪,嘲笑他们的伪君子面目;米勒朴实自然地艺术语言用来表现弯腰拾穗的妇女、默默祈祷的夫妇、蹒跚学步的孩子……,显得格外亲切感人。我国的敦煌壁画、传统雕刻名作甚至民间玩具,都由于他们的艺术语言同内容表达完美地融化在一起,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及形式特点
(一)工笔画的绘画特点
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门类,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和独特的思维与审美标准,走过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帛画《御龙人物图》和《龙凤人物图》是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工笔画,其线条简洁凝重,造型生动,非常富有表现力。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工笔画不断走向成熟,表现技法走向多样化,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绘画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方面都堪称中国工笔画的典范。东晋顾恺之对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主张“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认为形因神而生,告诫画家不能片面地追求神似,而要做到“形神兼备”。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中表现力最强的画中之一,整体而言,工笔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首先,工笔画具有鲜明的写实特色,这是工笔画区别于写意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写实并不等于如实的描绘,而是对表现对象的“神采”把握,在表现手法上是以对象的形貌特征为依据进行提炼、加工和取舍,选取典型化的人物形象,采用形简意赅的手法,强化并突出表现对象的内在特征。
其次,工笔画是以白描线为基础的表现手段,这是工笔画最为重要的特点。线描是对客观对象的轮廓、形体和结构进行概括和提炼的结晶,是主观意象与客观存在相结合的产物。线的组合不受到空间和透视的约束,通过线条间的起伏变化产生出不同的穿插和对比,使艺术与现实原型拉开距离,画风质朴和雅致。
再次,工笔画具有独特的章法。工笔画的构图处理因以没有定法而独树一帜,不追求科学的透视规律,人物的大小处理是按照主次的排列来进行安排的,而无论他们所处位置的前后。因此,对主题的表现,画家是完全可以摆脱空间的限制而进行最为自由的创作。
(二)生活•••情怀•创造——中国工笔画创作的融合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表达其情感,而同时艺术创作也必须遵循其规律和特点。在熟悉掌握了中国工笔画和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在立足生活、抒发情怀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不同于临摹和写生,它是以表达艺术情感和艺术美为核心的。艺术源于生活,只有以现实生活体验和积淀为基础,我们才能很好的进行艺术创作。当我们真正融入生活,去体验生活、感受自然时,我们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我个人而言,我把自己的工笔画创作称为“北方情绪绘画”,因为我从小在北国长达,在我内心深感北方的美丽、神秘和亲切,北国的土地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在每创作一幅画作时,总是希望能充分、完整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在创作开始的阶段,我总是创造条件去捕捉那些毫无装饰的自然生活场景和生命状态流露出的美的自然属性的东西。为了能使这种捕捉准确而又深刻,画家往往是澄怀观物,借以缩短生活本身与心灵的距离。当画家作为一个观察者和体验着忘却了自己是他可以不在感到主管意思和客观现实之间所存在的界限,而进入物我全然一体的境界,得以“游乎天地一气”,天人合一的艺术天地,这一点在中国画创作与表现形式上是吻合的。而让我得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就是我对故土和家乡人民深深的眷恋之情。
总之,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必须根植在内容的坚实土地上。当艺术语言一旦游离了主题内容,不但不能为作品生辉,反而会妨碍内容的表现,成为多余的废话,而同作者的意愿相悖。现在有很多作品的艺术语言,不顾主题的需要,搞些不必要的花样和噱头,动辄都要“装饰美化”一番,失去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和清新;有的采用与内容极不谐和的形式,有的过分注重艺术语言的独立性而使它失去了依附的条件,变得空洞、虚无……。这一切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提倡用朴实的艺术语言去塑造美好的艺术形象。因为朴素的东西永远都市美好的,也是感人的。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陈其和
参考文献:
1、沈琪、吴作人校,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2、汪晓曙,绘画语言语言论,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5月
3、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吴廷玉、胡凌著,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陈其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