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澳门一年一度的传统经典大展《云林宗脉安徽博物院藏新安画派作品展》即将结束,新安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渐江是我十分心仪之巨匠,冲着这个原因,我毫不犹豫地单独上路了。
由于是周末,又是澳门赛车季,过关处人山人海,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才到澳门。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渐江巨幅放大海报扑面而来,委实震撼。毕竟四百年前出生的他,当时名气远比八大、石涛要大,清四僧之中排在首位,不是浪得虚名之人。细品其作品,无论小幅、大幅、手卷,既能散发清奇的韵致,还能给人无限想象。“清高俊逸”是我对他作品的总体印象,清润、俊秀、逸境,学倪云林又有所变化,这是他最有为之处,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渐江的学生辈中,祝昌、黄吕的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画格调高雅、境界雄奇、立意巧妙、笔墨精练,比现在的许多人画得要好,若是活在当代一定也会被称为大师了。但事实是,他们在美术史上却名不见经传,为什么?我思考了一下,他们学习了老师的许多优点,虽然在技法、构图、气息上均有不俗之处,但毕竟还是离老师的面貌太近。可见艺术史筛选画家的残酷,它留下的只是同时代最有特点的作品,它要与前人传世的作品有所不同,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能再出新风,并能深刻地影响后人,也就是达到“承前启后”的艺术高度。如果没有这样的高度,艺术史中就无法承载住你,技法、构图再完美也只能对你说声拜拜!
从另一方面看,可能也是现在的所谓“大名家”太多、太滥,以至于大众一时难以分辨好坏。虽然现在艺术市场火爆时,名家作品多人疯抢,一派繁华兴旺气象,但我相信假以时日,真高手与伪大师自有公论。我相信历史终会如大浪淘沙般淘出金子。一些言过其实的、曾经炒作红火的“名家”、“大师”过了几十年就会不见踪迹。倒是那些像渐江般潜心游艺,对自己艺术创意严谨,对艺术的传承竭尽全力的画坛真君子最终会留在艺术史的大舞台上。
观展的感悟是,离老师面貌越近的名家弟子,虽能短期内红火一时,但要想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容易。离老师面貌越远,在老师基础上再创新高峰和有所贡献的,留在艺术史的机会就越高。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规律,也是我辈学子需经常警醒的地方!
转载:和讯网
作者:朱光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