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汇丨专访】李孟夏:挂帅艺术北京的文艺媒体人

2015-04-30 00:00


2015艺术北京执行总监 李孟夏(摄影:李全)


2015年4月30日至5月3日,艺术北京将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序幕,今年对于艺术北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艺术北京十年了。艺术北京的总监董梦阳说“艺术北京十年了,正像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历经坎坷,但依然充满着希望并且欣欣向荣。”在这个十年的节点上,艺术北京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同时它也迎来了新一任大将李孟夏,这位曾任《周末画报》全国城市版总监的资深媒体人,如今成为执掌艺术北京帅印的执行总监,对于此他有着怎样的感受?今年的艺术北京又有哪些新的期待呢?



2015艺术北京 艺术介入ART PARK公共艺术特别项目


I ART:是什么原因,让您加入到艺术北京的团队中的呢?
李孟夏:从《周末画报》城市版总监,到艺术北京博览会的执行总监,这个转折来得很突然,就像一列火车在一条铁轨上行走了十几年,又要重新开始一条新的路线。但其实还是有脉可循的,我大学读的专业就是美术教育。在2001年正值中国时尚媒体开始成长的年代,加入了现代传播集团《周末画报》,从而见证和参与了这十几年一个行业的黄金年代。在一个为中国精英读者服务的综合类媒体平台的工作,让我得以接触和了解的范围更为广泛和前沿,包括文化、时尚、艺术、品牌营销等等,收获了一份非常宝贵的职业经验。


近年,纸媒尤其是中国生活方式类的杂志经历了很大地变革,从最开始资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媒体来提供整合、内容编辑,到今天信息爆炸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介质本身发生了太大的改变,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和意义也不同了。我一直在思索,媒体的经验可以放在更多的事情上。



2015艺术北京执行总监 李孟夏(摄影:李全)


2014年有了一个契机,董梦阳先生找到我希望我加入艺术北京。他开玩笑说艺术北京是一年一次的博览会,一定比一周做一次的周刊轻松。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认真考虑,我决定接受这个新的挑战,于去年12月正式加入到艺术北京团队。后来我发现一年一次的结果就是有半年都在倒计时,因为艺术北京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博览会来说体量巨大。每一年从场馆体验到参展质量,都期待一个新的提高。从一个媒体人到加入艺术北京博览会,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是我人生的新挑战。

I ART:您从一个资深媒体创意人,到如今成为艺术北京的运营总监,这种身份的变化给你怎样的改变?
李孟夏:这种转变对我来说是一种成长。之前的媒体经验和编辑思维,恰恰可以给我在艺术北京的工作提供更多种可能的思路。当然这两者之间也有共性,都是在探讨美的存在,做媒体人时,我关注的是城市生活美学,而现在,则会更聚焦美学之方方面面艺术化的呈现。媒体主编和艺术博览会总监工作的本质其实都有点儿像厨师,根据手中的材料和顾客的口味来炒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



2015设计北京海报


I ART:今年艺术北京的整体架构是怎样的?增加的“设计北京”的版块,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李孟夏:作为第十届艺术北京,今年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尽最大可能为观众呈现艺术北京最好的面貌。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整体展出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由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连接场馆的公共区域的ART PARK公共艺术区四个部分组成。

在艺术北京博览会进入第十年的时候,我们启动了“设计北京”,让它以设计馆的形式出现在这个大型的艺术博览会上。策展部分,我们邀请到了《GQ智族》杂志时装总监崔丹和他共同创立的中国时尚创意平台FN,集歌手、演员、主持人、美食家多重身份的知名艺人林依轮,前家居廊主编兼米曰工作室创始人颜宓,老佛爷视觉陈列部门负责人郑浩基 Paul Cheng为策展人,他们将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不同部分展开发挥,以“在地时尚,中国创造”“秀色可餐,设计饕餮”“诗意栖居,空间美学”“城市漫步,关于发现的艺术”为主题,策划呈现“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共同呈现了一场“The aesthetic of everyday objects 中国日常生活美学设计展”。



中国日常生活美学设计展策展人:颜宓 崔丹 林依轮 郑浩基(从左至右)


而数十家设计品牌和机构将齐聚在设计馆三千多平米的展览空间,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盛宴。参展机构包括家天地、半木、毯言织造、造作、稀奇、Serip、Insane及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等。参展商将艺术与设计结合,通过艺术元素植入设计作品的方式,把艺术理念植根于设计创作,促进设计产业与商业相融合。



2015艺术北京


I ART:今年的整体参展情况如何?对艺术机构及作品的准入标准是什么?
李孟夏:今年,我们从300多家画廊报名参展中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40余家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展。其中像索卡艺术中心、东京当代艺术俱乐部、今格空间、上品艺琅、新加坡客艺廊、德萨北京、希帕画廊、汉乡艺术、法国CHAUVIN ART 画廊、乌克兰Unionart Ukraine 画廊、瀚海当代艺术中心等多家优秀的画廊及艺术机构,在今年首次参展,并带来了众多值得期待的精品作品。


在准入标准上,我们今年的筛选机制比往年更加严格,更加注重参展画廊的档次水准,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给予这些画廊更为充足的展示空间。


2015艺术北京 当代馆中央区域魔幻花合作区域


I ART:2015年是艺术北京十年,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今年是否会有一些特别的活动举办呢?
李孟夏:除了和往年一样,每天都会举办不同的主题论坛与讲座外,在预展之夜,艺术北京还特别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合作,设计制作了多媒体户外楼体投影。这场第一次面向公众的数字媒体艺术盛宴,会结合第10届艺术北京博览会所在场馆北京农业展览馆的十大建筑楼体立面,呈现出对当代艺术、生活、社会发展的新感受。艺术公益方面,艺术北京联合SEE阿拉善,共同助力“一亿棵梭梭树”公益项目,通过VIP之夜的公益艺术拍卖,传播生态与环境保护价值观。

另外今年的艺术北京还与星巴克共同呈现了特别合作艺术巡展——“缤纷夏日”T-shirt展,这也是星巴克北京首度与艺术北京的跨界合作,展览邀请了陈飞、刘松、郭鸿蔚、高瑀四位年轻的前沿艺术家在星巴克T恤上进行限量创作,最终作品将会在星巴克北京12家门店展出。

I ART:艺术北京的十年前行,您觉得如今艺术北京在整个艺术生态圈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李孟夏:就像董梦阳先生说的那样“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仅仅成长为一个小学生,但对社会还没有什么贡献,二十年后学业有成走向社会, 三十岁才可以说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艺术北京也如此。我们只是成长了……”所以艺术北京的第十个年头,又将是它成长路上新的起点。十年的时光荏苒,在我看来,今天的艺术北京,已经成为了不仅仅是艺术圈,更是整个北京的一张名片,一场艺术的狂欢与盛会。

艺术北京作为中国本土艺术博览会的开创者,它所发挥的作用举目共睹,它在构筑一个更为多元与便捷的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同时,它也在推动艺术走进生活,拉近艺术与公众间的距离。


I ART:未来,您对艺术北京有着怎样的期望与定位?
李孟夏:艺术北京通过十年的磨练与成长,已经在发挥着非常重要影响力。这十年来,艺术北京已经成为艺术圈里人人皆知的博览会,但是对于大众而言,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甚至艺术博览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大众还不太知道。借助以往的媒体经验和资源,我希望建立一个品牌意识,让艺术北京的品牌更清晰化,也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个品牌,大众市场的声音、跨界领域的声音应该再大声一些。

未来,我们希望艺术北京在推动艺术走进大众生活的同时,立足本土、放眼国际,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品性、更多元的机制,来呈现一场更为精彩的艺术博览会盛宴。


(采访、撰文/朱国良 摄影/李全 其他图片由艺术北京提供)



来源:798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