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30 10:53
早在《辞海》中有提到:“冬天暖手的小炉,多为铜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铜手炉已退出人们生活的舞台,逐渐被人所遗忘。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铜手炉开始在书刊杂志和拍卖 场上频频亮相,它以丰富奇异的造型、精湛华美的工艺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今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张鸣岐铜手炉,该手炉为四方弧形篾子式,上有盖,盖有镂空花气孔,下为炉身,为内放炭火,铜质优良,光泽柔和。炉的胎壁厚,手感重。造型质朴,阔腰,无足,平底,稳重浑朴。篾子形的盖系手工凿刻而成,有立体感,打磨精良,十分精细美观,光可鉴人。底部有“张鸣岐制”三字阴文篆书刻款,加方框,大方得体,名家风范十足。明代手炉一般为铜制,呈方、椭、扁圆球形,手炉在明代极为盛行,制炉工艺也达到很高水平,炉体匀称,小不盈掌,工艺精湛,质精量少,民间百姓难以见到,只有上流社会少数达官贵人们才订制到他所制作的铜手炉。
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炉底与炉身浑然一体。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细观此手炉,吉意装饰,包浆沉稳,典雅简洁,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是为取暖之雅器。炉盖花纹装饰,吉意油然而生,焚炭其内,历史的厚重之感随香外溢,仿若置身其中。在明时期所有精品中,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欣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御宝轩展出此炉整体风格雅致、浑厚,独特工艺制造,是该尺寸铜炉中的超级藏品,外加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要比普通的高数倍,具有无限收藏前景。
明清铜手炉所用材质为黄铜、白铜和红铜。清代以后盛行黄白二铜,且黄铜使用比白铜还要迟。鉴别时可视手炉的底足,如露有黄铜的,即可断定清末民国之物品。如紫铜,可分两方面,具有古朴厚重之感,纹饰素而精,一般来说可达明代;如轻薄而纹饰花妙,大多为清代手炉。古铜手炉的纹饰系人工錾刻而成,又称“刻铜”。入铜笔画呈,型,上宽下尖,偶有刀滑处,每画深浅不一,包括小圆凿圆点花纹,字口与平面交接处干净、平整、锋锐,且能制出细画如丝。因此,满工纹饰的精品手炉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产物。
纵观近几年市场上,张鸣岐款铜手炉都卖出了不菲的价格,有刻花图案的铜手炉更是抢手货,使民间收藏者对这一新藏品有了更多的热情。专家提醒,手炉收藏要注意收集真品、精品,特别是名家制作的作品。随着手炉拍卖行情的日趋火爆,赝品手炉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仿造名家制作的较为普遍,因此除了关注手炉的款识、字体之外,还要注意工艺制作的精细程度,特别是炉盖的纹饰是否达到精细的程度,款识再逼真,其工艺制作达不到水准,也可能是伪品。
深圳御宝轩市场部王经理说,铜手炉价格是由多方面来估价的,从品相、年代、款识等来看,张鸣岐款的铜手炉也要看它的所作时期,早期价格要低于他晚期的价格。藏友收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的真伪,可从铜质、工艺、包浆,底款等细细辨别,也可以找博物馆或者权威专家老师进行鉴定。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