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梵旭的访谈录

  朗焱:经常听你谈起在四川美院上学的故事,你的眼睛总会闪烁出一种特殊感情的光芒。去追叙那段时光里的人、艺术家、教师、同学……这段时光在你的生命中占据不寻常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

  梵旭我能有这么悠久厚重的感情去回忆在美院里的学习生活经历,是因为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对全世界来说四川美院算得上是一所非常优秀的艺术学院。我很幸运能进四川美院版画系学习。川美版画系拥有众多优秀艺术大师,是一个特别能让人学习多种技能知识的地方。现在我的鼻孔里还能嗅到苏式教学楼木地板散放特殊木头气味和油墨的芬芳,那气味混在一起很勾魂……我们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像一团干枯的海绵被抛进水池,从大师们那学习非常棒的素描、色彩、黑白木刻、立意创作。

  朗焱:你从学院出来一直处于边作室内设计边画画的生活状态。2007年被邀去德国办画展后对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有什么影响?

  梵旭:作职业艺术家是我一生的目标和梦想。“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一直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的面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画画,我也无法画任何东西,就像一个空壳。所幸我没有消沉下去。那段茫然之后,我开始有计划安排设计工作和艺术创作时间,学会了用空闲时间进行艺术创作体验生活。我的世界开始充实,时间一久便积累了许多作品。才有被邀去德国办画展的机会。在德国看到了心慕已久所有欧洲大师的原作,也了解了许多那里的艺术家境况。那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并非所有人都是靠销售艺术作品来生存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份生存的工作,医生、教师、木工、装修工等,但他们同时都拥有一个自己艺术工作室。归属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艺术研究和创造表达是非常的专业,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我惊奇自己赖以生存经验与千里之外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艺术家们一样。但不同的是别样的文化形态,不一样的习俗和观念。我不再困惑自己目前的境地。跟随生命的过程一如既往地活着。

  朗焱:这样很好。你终于摆脱了束缚自己的困惑,包括艺术创作旧有的经验包袱;当下从头开始。

  梵旭:是的,当下市场经济大潮冲刷了中国大地和中国大地上的艺术家,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改变了今天中国艺术家的价值观。我怎样探索走出自己的路?如何表现人与这个现实种种关系?正成为我思考与探索的课题。艺术不再单是美学问题。不再关心画面上出现的具体形象,我关心绘画手段作为绘画本身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关心多种材料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渲纸、墨、丙烯、有机玻片、水晶胶、聚胺脂等材料综合使用表达相互对话。寻找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的理由,寻找通往心灵视觉的直接途经。

  朗焱:这样痴迷追求制作过程,是不是有些自恋?

  梵旭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永不结婚的情人。我有意自作多情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境界,是飘逸洒脱的态度。正如赵州禅师的那句:“不雨花自落,无风絮自飞”。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七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