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隋代瓷器的发展历史

2015-05-31 17:27

[摘要]: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的局面。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

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的局面。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代陶瓷大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体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弦纹等,个别的也有加黑褐彩的。隋代的瓷器器型主要有四系或六系盘口壶和罐、龙柄鸡首壶、唾壶、多格盘、五盅盘、高足盘、瓶、砚、盘和碗等。
隋代白瓷是从青瓷转化而来的,最早的白瓷是由北朝的制瓷工匠创烧的,但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真正的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器物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已基本上看不到如南北朝白瓷中泛青或闪黄的痕迹。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成功的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较少的白瓷土细密的挂在坯上,可以避免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特别是对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小明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