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曹无新作赞

  曹兄前几年送我一本摄影集,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些作品。近几年来,他仍在拍照、画水墨画、练书法,但没想到,他的摄影艺术进展那么快、当他把一大叠作品拿给我看时,我在大吃一惊之余,连口叫好。我觉得曹无的摄影艺术远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应该祝贺的。
  摄影,在画界的某些朋友看来,似乎创造性不如绘画,其实,这是一种成见。摄影虽然在许多方面靠机械工具来完成,但它的选材、构思、加工处理,都和绘画、雕塑—样,远远不仅靠制作的工具和技术,而要靠心灵和智慧。人们常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犹如一幅好的绘画,这只说出了部分道理。说真的,有时一幅好的摄影,其感染力远超过一幅好的绘画。我的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过激,但为纠正某些偏见,可能有些用处。
  摄影也好,作画也好,最怕无病呻吟。没有生活根底和真情实感的作品,是不能动人的。曹无是在生活中跌打滚爬的艺术家,他东奔西闯。他接触的极多,三教九流都有;走的地方也多,东西南北部闯。他曾忍饥挨俄在大西北的荒丘高原,捕捉镜头,为了猎取一些奇妙景现,竟不止一次去冒生命危险。这就是他作为摄影家“高人一筹”的地方。人们难以发现的,他能发观;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画面,他真实而信服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假如摄影满足于奇异的的物和场面,那也容易流于表面化。奇异的人和景,仅仅给艺术家提供一种可能和机会。要把这些人和景变成摄影艺术品,还需要独特的眼睛,独特的心灵和独特的技巧。曹无始终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自己的心去体验世界,他找到了不少独有的技术和技巧,包括某些特技(如压模法)。可贵的是,曹无并不为特技而特技,而是把特技作为艺术处理的一部分融进创作之中。这样,曹无摄影艺术的面貌也就突显于摄影界和艺术界了。他的摄影风格挚朴、自然、真切、深沉,有独立的面貌。具体地说,就是:在豪迈雄伟处有细致的感情表现,在平凡处求奇突,在奇突处求平凡;大处见小,小处见大;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这样,他的摄影画面既离我们很远很远,又离我们很近很近。惟其很远,使我们觉得陌生、神秘而产生幢憬和向往之情,惟其很近,使我们倍加亲切,如身临其境。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他的不少好的摄影画面,不仅使我们增加生活的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很自然地引起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这也是曹无作品之所以耐看和经得起琢磨的原因。    作为中年艺术家,曹无的生活和艺途并不平坦,他下乡务过衣,当过矿工,学过医,做过演员,卖过西瓜,做过各种行政杂务,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他涉猎艺、并不很久,却能取得如此成绩,也验证了一个真理:丰富的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是造就艺术家不可缺少的条件。他在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经历中,对人生、社会和艺术的真缔,似有更真切的体验。不用说,他的勤奋好学,以及在各门艺术中的修养,也使他摄影的路子走得更宽,从而境界发掘得也更深。有悟性的曹无,只要继续努力,在艺途上必有大成。
  1992年4月12日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作者:邵大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