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达世奇:赏画

2018-06-25 16:06

  有朋友常去看画展,说不出所以然来。普通观众按自己习惯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但是许多作品是出乎他们欣赏范围的。这就象数学,普通的大家都懂,买卖东西付钱,这叫算数。如果讲究学问就要去钻研,变成深不可测。看画也是如此,要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深入了才能辨别出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之前我写了不少的艺术理论文章,新民晚报的影响力挺大,但是中国地广各异,加上读者大多是浏览过目,仅此而已,传播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我的 “格林伯格废话批判” 已经完成了主体部分,以后有时间再去完成“废话”的结尾。我这个系列文章是要告诉读者,别盲目相信权威,因为自己的无知与空缺,无辨别能力,可能这位权威全是胡扯,你却把他视为本尊。我自己体会,越是钻研对西方理论界的认识更深,它们的高深围墙块块散落。另外,我对西方艺术市场的了解,感悟一些艺术家的成功,与商业炒作有很大关系。因为画廊与艺术家的利益一致,而画廊掌握了话语权,一幅普通涂鸦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其成功在于如何说服艺术收藏者。艺术本身没有是非对错,久而久之,不算是谎言变成是金贵玉言,开价百万千万。 

 毕加索蓝色时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作品的方式,我介绍自己如何赏画,仅供朋友们参考。

  看作品首先要看年代,是否是一件古董,在艺术史中占什么地位。这个地位不是谁说了算的,而是根据艺术史发展每一个新形式的诞生,他的作品在什么位置。毕加索创作了蓝色时期和玫瑰色时期,其实属于后印象主义,是塞尚的跟随者,这就是为什么老毕还要再发明立体主义的原因。如果没有立体主义,老毕只能是世界二流艺术家,成为后印象主义的晚期人物,并没有什么开创。

毕加索立体主义

  印象主义之后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都是用笔涂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到了马蒂斯的晚年因为坐轮椅不便作画,用剪纸拼贴,改变了用笔画画的表现手段。

  

马蒂斯剪纸

  后来艺术家们各出奇招,什么手段都用上了,浇灌,流淌,拼贴等等,目的都是避开传统一笔笔的作画。

  Alfonso Ossorio 拼贴作品

 Willem de Kooning 抽象

  不管是什么主义,具象抽象,如果一笔一笔画的笔触没有玩出新花样,只能是一个传统的跟随者,特别是抽象画,因为除了色彩只留下用笔触或者其他手段的表现方式,没有其它内容。

  Sam Francis 抽象

  我无视一幅画的价格,总是把它放到艺术史中,摆正它的位置,这就需要对艺术表现形式了如指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在欧洲叫自由抽象,其实是同一种东西,波洛克的即兴泼洒颜料随音乐“起舞”是明确对笔触的老方法全面突破,因此确立了他的地位。

 Jackson Pollack抽象

  Hans Hartung 抽象

  抽象画已经走完了所有表现形式,从儿童式涂鸦到古代原始壁画,大众艺术爱好者学得快,出产多,所以我之前的文章说:“不要称自己是抽象画大师”,意思是,现在你怎么画抽象,都会落入同类的巢穴,像是抄袭。所以,现在的抽象只有运用材料,影视,光效等等。

  达世奇十五年前混合材料抽象作品《窗外的岁月》

  如果是观赏一个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分两个部分去看:1,主题思想,想表达什么,告诉观众什么,与社会问题是否有益或有关。如果只是一朵花,或者抽象,那么就不谈主题思想了,因为同类的题材太多太多,这就要该看下一步:2,有没有发明新的形式,新的表现手法。

 达世奇二十年前隐形抽象作品《拿着吉他的女孩》

  看艺术品,许多作者都会为自己的作品似是而非地说一些理念,观众如果看了文字介绍还是不太明白,那么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不明确的,往往是艺术家自己后加上去,这个“思想”是在作品诞生之后挖空心思臆造出来的。这类作品通常会有与别人雷同的特点,说不明白的作品,大多数是拿取了别人的形式自用或略加改变,有的是有意识,有的是下意识截取了别人的形式。

 达世奇烧焦木头装置局部

  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略作改变,自己认为没有人看出来,其实原作者是非常清楚的,有的是原创作者身边的朋友,不好意思直接说。我在艺术学院的一个作业装置用火烧焦木头,后来一个同学也去烧焦一段木头,在最后公开展示时,自己觉得不妥当,最后没有拿出来用上,我心里非常清楚他的感受,相信老师也会看得白。说实话,能自觉不妥已是难能可贵,当然,这是在悉尼的西方艺术学院。

  与我之前评论电影一样,True Story 真实故事的电影不易落入俗套,是因为内容从生活而来,细节一定有它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逻辑走向不是编剧空想可以得到的。创作艺术也是一样,先有思想要表达,因为这个思想与别人不同,要表达到位迫使艺术家在形式上不能模仿别人,是自己的思想主题逼迫自己创造最适合的手法,因此便产生了创新。

  欣赏作品还有另外一类,也是让许多人困扰的问题。那就是某一类艺术形式出现大数量的作品,比如传统书画,比如大量美术学院毕业生的写生风景和人物,都是重复印象主义的,这类作品突出了这种形式的技巧和功力,事实上成为程式化的艺术。欣赏这类作品也要对这类技术有所了解。比如传统书画的笔墨功夫,印象主义的明暗色彩饱和度,这些都突出了技术的高低。我不论他们是什么价值,但是这类作品是不会写入创造型的艺术史的,因为这种艺术史已经由他们的原创老祖宗占位坐定了,众星捧月,星星只能是陪衬。会不会有另类艺术史记录,应该也会有,书画是民族性的,会有一脉相承的记录,记载某画家技术功力上更高超的突破。而像印象主义类的风景人物,只能是学生练习的成果。

  艺术是思想的成果,思想是深入学习的成果,深入学习是艰苦的,当然还要看谁去帮忙炒作。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达世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