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大写意画家张录成的学术评价

  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主要有传统型、借用外来型和中西结合型三种。但在传统基础上出新的越来越少,能够在笔墨语言和思想境界上,开疆扩土而有突破的更少。张录成被认为是有所突破的中年画家,众多学者、专家都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评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传统笔墨语言的突破

  中国画语言的核心是笔墨,张录成拓展了笔墨的表现力。他以20多年生活于古代丝路的视野和感受,综合戈壁沙漠、古城烽烟、草原石人、石壁岩画、牛马、骆驼和胡杨的文化信息,在扩大题材和构筑大美意象中,凭着多年苦修的书法功底和数以万计的速写基础,在提炼造型的同时,形成了大笔泼洒、直抒胸臆、豪放有力、沉雄率意、线面皴泼相结合的壮美笔墨,与古代文人画的秀美笔墨、古代民间画的苍劲笔墨、当代效法西方的表现性笔墨,拉开了距离,发展了传统笔墨形态,拓宽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在当今中国画坛别开生面。

  二、传统绘画境界的突破

  中国画从不被动地描绘生活自然,而是注入画家的思想感情,构筑精神境界。在描绘大西北题材的基础上,张录成致力于境界的提升,他不像古代的写意人物画那样高蹈远引,孤芳自赏,也不像当代的一些写意人物画表现城市化中精神的迷惘,个人感受的小情小趣。而是关注时代的气息和生命的觉醒,所画群马、群驼,已不是个体意象,而是表达群体意象的全新图式,可见强大的生命跃动,气势的奔腾恢宏,永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症候。显现了大气象、大境界,在当代画坛引人嘱目。

  三、传统绘画美学的刷新

  从绘画美学而论,古代绘画的主流是出世的,在以世外桃园的幻境表达挣脱思想禁锢的渴求,但缺乏高亢悲怆的崇高美的表达。张录成立足于古丝路文化的沃土,在开放、自由、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下,追求不是传统文人画的那种阴柔、圆润、渺远、超然、旷达,而是着力表现大漠的空旷、草原的广袤、古城烽烟的苍凉,表现一种苍凉、悲壮、凄美的美学意境,一种火热奔放的生命情怀。他的大写意绘画的这种美学特征,为传统中国画审美的出新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对丝路风物大写意画家张录成的推荐

  在国际交流日益扩大的环境下,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必需保持与发扬民族特点,而写意恰恰是是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要求中国画家重视写意,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提出大写意的号召,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更提出了“意之大者”的理念。出生于甘肃酒泉在新疆部队从事美术工作达20余年的张录成,正是一名描绘大西北古代丝路风物努力体现“意之大者”的大写意中国画家。

  张录成的突出成绩在于——

  1、发扬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古代丝路上的牛马骆驼胡杨等风物构筑了壮美的苍凉的悲壮的激动人心的大境界,摆脱了阴柔甜美的小情趣,在表现生命状态与历史文化的同时,讴歌了不同于古人的群体意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症候与精神风貌。

  2、形成了不同于水墨写实的大写意笔墨图式。基于素描速写的扎实造型能力和精熟的草书造诣,借鉴草原石人、敦煌壁画、原始岩画、文人写意,西方写实,提炼出描绘牛马骆驼群体的图式,发挥了笔墨与造型的互动,在一气呵成的笔墨运动中,实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壮美意象,扩大了富于迁想妙得的画外意。

  3、发展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根据营造草原戈壁独特意象和独特境界的需要,发展了传统的笔法墨法,特别是泼墨法焦墨法与积墨法,在与适当色彩的结合中,发展了大笔大墨讲求气氛色调的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他的书法也有较高的水平。根据以上对张录成艺术特点的了解,我认为他是一位风格鲜明有较高艺术境界较强写意本领的饶于潜力的年富力强的画家。

  特此推荐。

2011年7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薛永年)

作者:薛永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