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代南宋官窑是如何发展的?什么样的官窑才是有价值的的呢?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时间在宋之前,最近10来年才在民间发现实物,因此过去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9/158900569326759180.png


    传世官窑器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南宋郊坛官窑产品,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陶雅》中有句赞词:“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历史上称为南宋官窑。


     据南宋人叶寊的《坦斋笔衡》一书中记载说:“政和间(北宋1111-1117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宗遗制置窑 于修内司,造青器, 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段文献资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南宋官窑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后人研究都多以此为考证。文献说明,北宋时期已烧制官窑。南宋官窑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技术和制作方法。


    目前所获得的青瓷标本表明: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健。早期烧制薄胎,胎质细腻,釉质薄匀润泽,有纹片,满釉支钉装烧,器底有圆形支钉痕。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9/158900576106354710.png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09/158900576139654580.png

   元明两代,仿制官窑瓷器成风,直至解放前,官窑瓷器也一直大量被仿制,这些仿制品大多数出自于江西景德镇,胎骨呈灰白色,不像宋代所表现出的紫褐色或者灰黑,仿品的胎一般很重,胎质粗糙,没有洁净细腻的质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