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鞭炮
临近春节,不时想起一些童年对鞭炮的美好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男孩子对春节最大的盼头就是家长能给上几角钱,然后到那个叫“生产资料商店”的粗笨高大的木头柜台前仔细算计鞭炮标价,再小心递上被手心汗水揉搓很破旧两角钱,认真报上购买的品种和数量眼睛狠盯着售货员的手,直到把花花绿绿鞭炮紧紧搂着跑回家藏在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紧接着掰着指头数着、盼着那个叫除夕的日子早早到来!
童年时的鞭炮品种并不多,现在还能想起来的如:麻雷子、二踢脚、炮打灯、滴滴尽儿、小礼花、大小羊鞭……
当年我们住的东北小城的名字叫“文校大院”,很多同我一样半大孩子都是满脸菜色、鼻涕拉嚓,除夕前都要相互显示一下彼此鞭炮的数量和品种。记得有一年爹出差正赶上春节前回来,买了几种“大城市”的鞭炮,让俺在小伙伴面前老有面子了,也足足的显摆了几乎一个寒假。
正月十五是燃放这些“大城市”鞭炮的日子,约来所有伙伴(还有好多要看希奇的家长),爹也兴致很高要亲自燃放。俺眼珠子一样细心的把鞭炮捧出来,爹是俺们大院的知识分子,还要仔细阅读燃放说明,伙伴们早就急的嗷嗷大叫!“知识分子”架不住群童大闹,只好急急点燃一只大礼花转身就跑,礼花照亮张张笑脸,也照亮那些贫瘠难忘的童年终生不忘。2010-1-11
俺爹制作关于童年回忆的麦秸画
我1978年照片(十岁)
春节.故乡.我同姐的儿子
作者:清白少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