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人文妓之我见

注:以前的再拿出来。
 
标签:  刘晓林  文人  林语堂  理想  骨气  现在

推荐


文人文妓之我见

刘晓林


中国的文人不多了,我想自古以来就不多。可以明确的是,中国当代的文人更少了。文妓呢?我并不同意这样的叫法。为了迁就林语堂先生的言论,我委屈了自己暂且在本文使用。他这样说:“作文人而不准备作文妓,就只有一途: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分自会高点。要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文人少了,通常文妓就会变多。此消彼涨是符合世间规律的,富人多了穷人不少才怪。在林语堂先生看来文人与文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要取媚于世,不随波逐流,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能完全做到上述很难!一个活生生的人能不受一丝侵染而自然独标吗?除非他不曾降临人间,但他又不能称之为活生生。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一个文人能基本做到上述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我在《范曾先生真假狂辨》中有这样的句子:“狂之所以为狂在于狂的相对持久性(始终如一),而不在于狂者的表面言行是多么震撼五岳!一个人贫亦狂,奢亦狂,得亦狂,失亦狂,且不分对象,如此方为真狂。如果仅顺昌之际狂,且因对象不同而对自己的狂有所调整,这种狂实在是表象。”“在范文正公看来,忧乐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更是不分对象的:对皇帝因喜笑颜开而心跳加速而不知所措,对黎苍因忧愁过度而脸色难看而不屑一顾吗?绝对不是的。”文人、文妓也如此!



今天我想谈点与林语堂先生不同的看法,或者说是补充一下。文人文妓在字面看来的共同点是都有“文”,我认为在此前提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做文人。而现实社会呢?文妓实在是多!如果不是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如果不是穷困潦倒,文人为什么仍然如此之少!?文人与文妓能截然分开吗?文人中存在文妓不需论证,文妓中也存在文人却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一个人在思想深处知道文妓不好,但“活下来”的基本现实使他成为了文妓。随着“活下来”状况的改变,他又做的比文人还文人。此类人究竟是文人还是文妓?



文人文妓之我见,林语堂先生所讲是理想下的正确。文人与文妓的根本区别在于:该做文人时却做了文妓的人一定是文妓;极大可能做文妓时却仍然做了文人的人一定是文人。解释如下:一个人在没有被杀头的情况下却写出了被杀头时的文字,此人不是文妓是什么!?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