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好像我一直在這個圈子是裡若隱若現,忽隱忽現。上一次出現是《油畫的魅力去哪兒了?》,當時還寫了下一篇的預告,但至今尚未發表,原因是寫得過於激動,實難苟活於世。
今天,我只是記錄一下在最近創作《存在感》系列中的所悟所獲。
我想,藝術之於我,在最根本處是一種迷戀。
可以讓我迷戀的不僅僅是生活,健康,愛情,繪畫,還或者可以具體到一個人,一個物。因此,在我的世界裡只要讓我迷戀,我便視它為藝術。
而真正的迷戀,不是眷戀激情帶來的磅礡,而是接納激情過後的幻滅。
說到此處,想必也引入了我當下的關鍵詞——孤獨。
我的畫裡總是透著一份孤獨,我的人孤獨,我的畫孤獨,我的生活甚至我的愛情也是孤獨的。
孤獨並非寂寞,無聊那樣渴望溶入消散於他人之中,孤獨的人所想要的只是接納他人進入自己的內心,我們實質上尋求的是理解。所以寂寞的人心裡全是別人,孤獨的人心裡都是自己。
對於無法排遣孤獨的人,無功力創作是最好的自救方法。所以我越發了解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我也開始盡量少說話,多畫畫,試圖用我的油畫表達情感。在我與畫中尋求“共體感”。因為我的畫就是我。
也許它看起來不豐富,略沉寂,壓抑孤獨地難以忍受,然而我保證它必然符合我內心的真實,自然且合生命的韻律,整個畫面都貫通著我的呼吸,我的一口氣。
也正是因為有氣,它就有我生命的存在。
我也終於明了那些所謂行畫之所以看上去無關大雅無關藝術了。即便他們將眼睛,鼻子,嘴,畫得多細緻,多逼真,但始終缺少的也就是一口氣,因為沒有氣,沒有了呼吸,它就沒有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生在當代,活在東方,卻學習著古典西方繪畫,又難免深受當代藝術影響,古典油畫看造型,當代藝術講形式,原則裡那有一個稱,卻也是個西方稱。而不受原則的人只要心裡自知便可不顧一切,深沉地表達自己對一切存在的迷戀,和對世界共鳴的期待。
一切的生命,最終都會抵達那個跟時光無關的點,即便再迷戀也要依賴生命的力量。如若有某種迷戀,是生命的絢爛和消逝都不能撼動的,那只有永恆。
而在永恆中的一切,都是不需要解釋和聲音的。
只要存在就好了。
作者:宋明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