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二十四品新解】似是而非是艺术的一大特点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是含蓄的基础,正是因为在自然中先存在着普遍性的联系,含蓄才能够运用和表达这些联系,所以含蓄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创作者对于自然的认识程度,如果其对于自然的认识停留在表相的层面,则很难奢望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对深层次真实的表达。

又因为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对于有些事物,只能由已知去推测未知,或者借助于想象力进行探索,这种表达只能是含蓄的、似是而非的,而似是而非本来就是艺术的一大特点。因为对于心相的表达要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所以天真自然的儿童想象力往往更加丰富,而成人的思维被种种法则规矩所限制,反而窒息了想象力的空间。

创作者对于自然的认识与个体的情感性表达相结合便构成了进行艺术创作的主导性内容,也就是神。所以要想取得含蓄的效果,必须先求之于神的含蓄。要首先在精神层面对于自然能够进行概括、灵活、多样的表达,将事理说得太直白难免枯燥,过于晦涩则使人不知所云,都不能称之为含蓄。

因为联系的无穷和认识的无尽,艺术中的含蓄是方似方不似,方可方不可,或正言若反,欲左先右,其对于事理的抵达是或然而不是必然的,它取决于创作者和众多欣赏者在作品中的互动,或迷或悟,或有或无,不一而足。

所以含蓄的高度,既取决于创作者精神境界的高度,又取决于创作者对于心相、真相和表相之间各种联系熟练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当神与创作者的状态、技法和工具相结合,自内而外地展开,便形成了含蓄的韵、气和形。比如水墨画中虚实黑白的反差变化,便可以产生含蓄之韵、含蓄之气和含蓄之形。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含蓄是进入艺术浅近的方便之门

「二十四品新解」世界是真实的,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却往往是含蓄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