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天人合一?

2004年,作者王亚中,在马奈作品前留影。



艺术,天人合一?

文/王亚中

      天,为未知,人为本体。艺术是将本体与未知合二为一之产物,随未知,但在已知中解读,随已知,也在未知中偶合。
      艺术,尊重现实空间反射,但又在提升其意识价值的可唤空间,二者在必然和偶然间互换,讨论,也许生成纠结感,也许生成未知感,也许生成空灵之呈现。
      艺术,如在本体的意识中运行,或将未知感的生成百分比小于百分之五十,那艺者的追求,一定是情景式再现式,艺术价值平平,功能价值显现。这类作品,工艺性较强,制作性领先,缺乏洞天之意。此时艺术制造者的名份加大,属外观式作画。
       而处于交响乐式的陈述体验,则艺者本身均属材料与意识的结合体,此时作画状态,并非作画,而是在载体中搭建空间,在装修建筑一个未知世界,而这个世界的边际大小与有无多少,均属艺者之能量之考验。这个状态属纯艺术语言状态。      看凡高的《星空》,则有天地之间的远方未知陈述,而非现实的再现,终了,凡高也在他的世界中沉睡了,完全融化在他之前建筑的世界中,空旷,无边有际,回声荡荡,乌鸦盘旋在时空与生命的星光内外,传颂在古老而又奇妙的灯火世界中飘移,似乎有光的熄灭之感,但刹那间的星际点燃之时,永恒便与她同行。伟大而卓越,热情而失望,死亡的宣言,并非进入消亡空间,而为就了天堂的再现。
      我们复制不了凡高的作品,也只能在热泪中,感到了他那坚定的步伐,依然那么清晰而沉重,温度融化了他的热情,现实也在他的辛劳下,升华了。
       而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有另一种解读,因为我们的体验,大多来自第三方,所以他的理智性又多了些,有时只能在空间载体中,出出进进。忙绿,成了现实艺术家的纠结之状,也属时世无奈,但如在更广泛的空间中猜测,探寻,也许能将自我躯壳之忘却,形成灵魂物质的极体磁化物,可能也另有一番天地可现。
       “胸有成竹”,应是将竹节,先化之心中,而重新呈现精神,并非挪移,也没人让你都画竹子,他只是茶香后的怀念与模糊状的纪忆,古人如是说?


《凝固的星光》油画/王亚中/2021年于龙城太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