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老子·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足不出户,能了解天下的道理规则;不用探头窗户外,能掌握天地大道的运转。将精力耗费在外出的越多越远,掌握的大道反倒是越少。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何以知之?因为天下万物万事莫不以天地大道为其遵循规律法则,掌握天地大道的运转规律法则,就能够明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这当然不会是事无巨细都能知道,但掌握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就已经足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比观察实践更重要的,是思考掌握内在的规律和大道。终日群聚,言不及义,即便满屋子汗牛充栋的书籍,却不会思考,看过也只能算是看过了,其中的道理却知之甚少。
.
不为而成,楷书、白文印
.
《老子·德经·第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因此掌握大道运行规律的人不用走到事物面前,就能掌握它的大体情况;不用看见就能知道它是什么;不必强行作为,就能达到目的。
掌握了天气的运转规律,通过气象数据与卫星云图,科学家就能预测天气的变化,指出阴晴雨雪,这就是对天地自然大道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借助天地与事物自身的运行规律,因势利导毫不费力就能达成想要的目的。
.
.
.
不出户、不窥牗,并不是说不观察现实、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是通过足够多的仰观俯察掌握事物运转规律后,不再需要时时事事都要去做重复的了解。如果不能从事物和实践中认知其规律道理,即便经历与观察的再多,也是牛嚼牡丹囫囵无益而已。
观察事物与阅读书籍一样,并不是数量的堆积,对其内在规律、知识的理解掌握才是观察和阅读的目的。有选择地观察代表性的事物,就能大体掌握此类事物的基本规律。读书不求甚解,只算是一种消遣解闷,虽然不能说是不可以,但从追求大道、增益知识,进而掌握同类事物规律的角度来讲,却是不可取的。
此章容易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盲目的自信与守旧,以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与道理,或者古人的成见与规矩,已经将天下所有事物的运行全部包含在内。事实上面对新事物、新情况,还是需要进行代表性地调查了解,掌握这一类事物的规律后,才可以说不出户而掌握天下事。科学家在实验室、思想家在书房、艺术家在画室的反复实验、研究、练习,也是对现实与实践的仰观俯察,并不是顽固守旧的证据或借口。
.
.
.
.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