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贾又福画语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贾又福画集》自序(之五)
那么至难二字,何以理解、追求?杜甫的诗,能以“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高”、“大”、“深”, 而且“人所不能”,你看难也不难,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没有至真的情感行吗?含 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没有高超的艺术手段能行吗?否!在艺术生活和创作的路上跋涉,敢于想人所不能想,见人所不能见,得人所不能得,造人所不能造,不但要有至真的感情为先主,而且还要有苦人所不能苦,练人所不能练的长期艺术苦功为辅助,方能有所成就。
霞光 41.5cm×34cm 1985年
月黑山深图 52.5cm×44cm 1984年
如果谁说:“我作画始终是一种愉快的、美的享受。”倘这说法是为 “探险精神”而自豪,那气概自然是可敬的,但遗憾的是,那“自始至终的愉快和美的享受”偏偏轮不到那些伟大的艺术天才。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永远是“苦难的路”, 它通向“地狱之门”,吃不尽的苦头,受不完的折磨在等待着他们。所以中国古代就有“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咏叹调。凡是没有丧失至真、至难的艺术追求的大师们,“语不惊人死不休”,其惨淡用心,何其良苦!
一个纯真的艺术家,获得一把锋刃的宝剑,已甘苦自知,再用这把剑去解剖大自然和社会,解剖自己,就更痛苦。可以断言,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一定是苦恼最多的 艺术家。
雨过夕阳图 95cm×95cm 1984年
天涯芳草 33.5cm×48.5cm 1984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