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讀傅振江國畫《塞外春歸》

  解讀,是對藝術品、尤其是造型藝術品進行評介的必經之路。

  藝術評論家面對書畫藝術品,心中都恪守一個似乎毫無例外的常理,即無論橫幅、長卷還是直幅,所表連的意羲和語境都是專一的,即主題特定。對藝術品施以試讀與評論,自然都會遵循業界較普遍的規律:即針對不同畫家的閱歷、觀念、修養、技法和操作習慣,採取相對適宜的語言和語言表達方式。事實也是如此。從來沒有相同的、即便是表現相同主題的藝術品。藝術家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根據思維容量,截取他們需要且適宜自己表現的部分生成表達構想。藝術評論家故而也會尋其跡象而跟進。

  初看振江先生畫作,無意識中,一股柔和的沁心之氣迎面而至,迫使讀畫人一鼓作氣,一觀到底。不錯,幾幅畫看遇,畫家的基本狀態已見形體。振江先生思路寬闊,掘題深邃,取材廣泛。頗具實力。有趣的是,他的表現風格,可循題材不同而變換,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或精緻細密,或概括簡約。藝術手法包容性極大,表達形式和表現內容多種多樣。

  國畫《塞外春歸》,是大師墨色精品中一件尚好的直幅。這件幅面不算很寬作品,儘管展示視角的闊度有限,但卻比較全面的承載和呈現了振江山水立意、構圖、造型及設色的基本內涵和深沉的藝術情感以及得心應手的表現功力。

  畫面表現的基本內容是具有繼往開來意義並富有創新意味的山水:山態節比鱗次,層層疊疊,逶逶迤迤,遙無窮盡。在第一層次山嶺,橫向將6個山頭設計成一組樂感鏗鏘的節奏型:右強左弱,相同有致;第二層次,左強右弱,此起彼伏;第三層次力求對應閃讓第一層嶺峰的前提下取形制再變型節奏。一幅山水畫,介於高遠或平遠的視域中,山體之由形換隱無窮而匱,足以高深矣!

  不想,此畫遠山出人意料,不僅又疊多個屑次,並以後增的多個層次向右連綿,把第一層次之右強出的山頭,完全地托墊了起來,如此構圖,極大地豐富了視覺中心意趣,使原已到位的空間深度,更加有序的呈現在了畫面的視覺中心,極大增強了山水畫分外厚重的質感。而使畫面語境和意境更明確也更深遠。

  收回目光,看直幅右闕,渾然隆起的一座健碩之巔,與第一層次之翹首隔壑並列而俯瞰呼應,呈對比平衡之勢的頑石禿峰,以下貫的能勢,取強弱、強強弱弱的下行節奏型,崛起了畫面構成的右闕脊樑,於此,整個畫面橫成情勢業已基本形成。

  為健全即豐富畫面意趣,自山體之第一層次翹首和右闕頑石禿峰之合力虞,肇墨緊瀆地亞順勢向左下方向,以特強的墨氣亞注重描寫的揮灑,形成了畫面之“胸腹”,在“胸腹”內含中,內在“心肝五臟”的呈現,自然地在與右闕畫脊間,形成一道精心呵護着而通暢的血脈,一掛山間流瀑耀然紙上,畫面陡然鮮活並長長地呼出了貫通全幅的達意氣息。

  為豐富畫面情趣,左下及畫面下懷,描給着一組精緻的細節一一簡練且生動的溪流,溪流中依稀可見節奏明快,大小有致的幾組潤石,在潤石的錯落間,似乎溪流已彈出了潺潺的清音。

  就此,畫面肌體已完美呈現。當然,就畫家而言,如果僅有這些內涵,似乎尚不足以滿足自己的構想意願,但振江畫中所貫注的情緒,要比人們所渴求的更為舒坦。畫家在整體意識清晰的前提之下,繼而追尋繪畫意念的樂趣,從局部層次關係、從細節虛理理念,及手法特微的幻化去設想、去探索而去大瞻表達。這幅畫的意境元素之一,是來自逶迤山景造成動勢攜與逶迤動勢歸結所化成的婀娜清流。意境元素之二當屬構思輿技巧的樂趣。樂趣何在?在於打破俗套的細節處理:其一,幅面中部略呈傾斜的蒼翠之地。似乎早有人躋,但卻未施過多筆墨而僅用三兩處墨色反差,以逸待勞、以簡代繁而了之;其二,隨心地描繪過眼前的疏密。溪邊林木、高低錯落、聚散有致,樹斡樹枝、婀娜剛挽、格外真實。讓讀畫人感到似曾到過此地而引人回首往事,去尋找這寂靜中曾經有遇的苦心趣事,

  設色以真實為依據,遠處朦朧,近處清晰,冷暖漸變,濃淡適宜。全畫墨輕而墨色穩,設色平而足彩度,水墨丹青,盎然脫俗,如此成色,天下幾何哉!依我見,于觀景而言,識其軀,更需撮其靈:於畫而言,繪其貌,更需貫其魂。振江直幅,恰當如是。通觀此畫:立意壯闊宏偉,手法精准穩健;形態真切秀美,情緒謙恭舒展;墨色冷暖優雅。意境婉約玄燁。贊哉,振江。美哉,妙圖!在下咦兮!

  幾天過去,我雖然對此畫坦露過心得,殊不知,卻並未放下對畫意的品味,我知道,畫面示下的僅僅是畫函語境的門戶,而其內涵之深,或許是我難以更多讀取到的。每每回首,感慨無限!就畫意存函而言,似乎人有多高他更高,心有多大他更大!於此,我生瞻怯之念了。

  喔!說不準,這畫中深藏大文章!於我而言,惑目不識丁罷。

  到此為止,這幅畫就讀完了,該做結論了。當然,我所作的結論,只是對我迄今所見前提下的本質解析:“在藝術領域,面封思想性極強的作品,無論批評家有多麽睿智,在他眼裹,基本看清並通過語言描繪出來的,也許只能是僅供智者出入的、那扇非本人也許永速打不開的門”。我似乎感覺到,門裡可能呈現的東西,或如滔滔無岸之水,或有洋洋越靈之疆,對我而言,若無精修之章程,何來“開芝麻”之神咒呢!即便僥倖入得門去,也難保全然盡悉。自愧,遺憾!

西元二0一二年四月三十日

 读评人:艺术评论家 画家 严潮海

再讀傅振江國畫妙作

《塞外春歸》

  賞畫人群一般分為兩撥:一撥為看畫,人數眾多:二撥為讀畫,人數極少。在下可算人數極少的這一撥吧。在下認為,讀畫也分兩種:一是與畫面對面,筆墨顏色,指指點點;二是深入畫中,外觀內悟、心同身受。

  讀智者之揮灑,向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不同胸襟。而在下愚鈍,雖已展讀振江先生《塞外春歸》多遍,縱使百觀而難得要領,任我百思難得真諦。或不過流覽筆墨耳。

  今欲知《塞北春歸》之內涵,再讀振江妙彩,力求坦然先生修德。這就開始吧:

  讀題:《塞北春歸》“塞北”,首讀解作“莽原邊塞”,再讀釋為“宇宙靈界”: “春歸”,首讀解作“春光復返”,再讀釋為“心性體悟”。

  在下曾立於妙作對面之一讀,已做結論,即:“立意壯闊宏偉,手法精准穩健:形態真切秀美,情緒謙恭舒展:墨色冷暖優雅。意境婉約玄燁。”卻世間五彩水墨中,但凡群英傾心操技之境界者,無非“儒之忠孝仁義,道之逍遙無為,佛之無我清淨”耳。在下之二讀,當然應深入其間。舉頭再望,原來上述三者中,《塞北春歸》顯現並突出的,恰是後者。

  親佛者知,佛家教義曆滄桑不拘變革,幾度動盪而得以輿時俱進,真摯修行並逐漸獲得眾生膜拜,其教義爐火純青無可猜度。獲得了眾生認同和嚮往的正果機緣。故能在諸多他教紛立的漭漭時態中,以超乎尋常的清淨德性與無我智慧之引領,成就着眾生心中永生的如來。在生命變化各狀態中,以堅毅執着的理性,不懈進取,拓展着生命的意義和生命永存的途徑。

  話到此,畫也到此。原來,《塞北春歸》無處不在虔誠地頌揚着佛家的大乘精神即無量智慧。請看畫面:

  幅面上端橫向以六個山頭凸顯的節奏型:右強處之山體,不是高高屹立的佛陀嗎!與之相呼應,正是第二層次和對應第—層的第三層次變形節奏各突出的—幹形體;,在眾多大氅袈裟般形體圍護中,最高的佛陀高居至上如坐金蓮,背蔭山下廣袤霧源,面向東方如是點化,這山,難道不正是眾生心中靈山?

  請看:

  我們的佛陀,高居於靈山之上!

  再看:

  佛陀的背後是茫茫的生靈境界!

  又看:

  在眾多的大氅袈裟般形體的圍護中。佛陀高居至上如坐金蓮。

  佛經有雲:“萬物如水” “萬物輪回”。可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在我首讀的釋句中,那些高起的節奏形體不都是高低錯落的山頭嗎,當我們開悟時,那些山頭瞬間就還原成了靈山的佛陀。再仔細看,那佛頭周身,不正放射着熠熠的佛光嗎!

  在這輝煌的靈山境界光輝映照之下,無疑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物質世界。

  人語中,精神何解?在下認為,至純之神-精神,乃靈智、靈動、靈氣也!在振江神手下的物質世界,無不充滿靈氣,如是靈動、尤具靈智,不信?一看那畫面右闕之巔謂何物?

  請君垂目:

  或許看不清? 看這幅吧:

  看見了?

  對了,那是帶着項圈的獅子頭部。它面相溫存,匍匐在佛陀腳前。獅子謂獸中之王。它竟然潛與畫中,是有意,還是湊巧?回答,都不是。這是畫家心性釋然所致而隨意展之。

  我們都知道,靈界中萬物皆有生命,大至犀象,小至螻蟻;高之松杉,小之蘚苔。皆有靈性,皆有溫情。畫中圈項之獅,代表動物王國無數生靈,盡數繁衍於此畫之群山中。佛的點化,使世間萬物均得靈性,何謂人乎!其實,得大道者,皆尊佛陀!

  地藏錚言:地獄不空,絕不成佛。

  請看:他是誰?

  如眼花,那就看右圖吧:

  這是原畫的局部。

  在佛陀的感召、教化下,地藏菩薩歷盡千辛萬苦,教化,超度人靈,在靈界任何地方,都有他的化身隱現。以引領迷途者,放棄邪雜諸念,一心皈依佛門。

  再細看:

  一個魍魎禿頭垢身,正在菩薩引來的聖泉中,俯身洗滌面目的污垢。若君不信他是魍魎,那他脖頸處,為何可見環環鏈鎖?

  不僅如此,畫中除了芸芸眾生外,幅面中有一處供虔誠者修持禪學的深幽養心之所。

  首讀的描繪大意是:畫幅中呈傾斜的蒼翠之地似乎早有人跡,卻未施筆墨而僅用三兩處墨色反差以逸待勞而了之:描繪精緻的溪邊樹林,聚散有致,稀密各異,樹幹樹枝,格外生動,格外真實。讓人感到似曾到過此地而讓人自然地回首往事,去心中尋找曾經有過的趣事。

  何謂趣事?“有興有志方為趣”“興”興致,。志”志之向而棄於背。正所謂:“禪之興無為,佛之志清淨。嵐嵐青山中,何處尋興志?其實,君早已了然:一讀中評道: “僅用三兩處墨色反差而已”,以此聯想,可見此畫禪學內涵的包容性之大,不得不讓人咂舌矣!佛家修禪,以生命為紐帶。在凡塵,慰藉不幸,解以悲滄淒婉,賦于超度僮憬,“禪於胸,如長風漫捲,禪之性,如悠遠歡歌”,在這幽幽境界中,人在何處,禪即隨其何處,性中有禪,不懈修持,是為清靜哉!佛之禪心,無為之基。正所謂:

  高山仰止,千佛逍遙祭循頓,佈施禪道般若安群靈;

  長水垂流,萬僧默守瞻常誠,修持大乘菩提濟眾生。

  再讀《塞北春歸》,依然有限心得。既如此,就讓無限深涵永潛于振江倜儻之五彩間吧!

  在下對振江《塞北春歸》圖,拙有一贊:

  展驚奇宇宙孕雋永大器,雄魂昭彰:讀璨銀河見日耀中天,燦爛輝煌!

  再讀《塞北春歸》並附評介,全文結束。就便附兩句閒話:

  在下所讀評者,大多是心性高潔的妙品級書畫作品。對名家思想性極強的妙作讀評難度相對較大。關鍵在於是否入得門來並讀懂!至於讀後附評就簡單得多了。讀評應該實事求是,要真誠,這是道德水準;讀評能否與畫作語境相匹配,需要的只是表述能力的修養。當然,如果在讀評中要風來風,要雨來雨,讀評就相對容易成功。

  何謂“要風來風,要雨來雨”?即在試讀時獲得相關具有高水準設問人士的配合。本次讀評過程中,在下覷覷而觀,顫顫而塗,唯恐誤玷振江大師聖潔。蒙大康高足胡秉仁先生水準極高的多次設問,而使讀評幾近順利。借此,僅向秉仁兄深表謝意!

西元二0一二年五月二日

 读评人:艺术评论家、画家 严潮海

本文来自新浪《艺术研究院》

  (声明:本文版权归严潮海所有,欢迎转载或摘录,但须标明出处!)

作者:严潮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