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读油画家高庆荣作品随想

  近两年来,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画展,但是真正触动心灵或者说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几乎没有。在艺术创作受到禁锢的年代,尚能有传世之作产生,而今可以自由自主创作的时候,为什么却鲜见优秀作品问世。是人们的神经变得迟钝,还是人们的心灵变得麻木?兼而有之吧。试想,长期浸泡在纯榨果汁、碳酸饮料中的味觉,给它一杯上好毛峰也是索然无味,何况你端来的是一杯白开水。而今的人们,每天接触海量的信息资讯,每天经历着来自生活方方面面面的苦辣艰辛,早已经见乐不乐,见苦不哭,见怪不怪了。要想感动现今的人,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当今的艺术家,包括画家、作家、词曲作家,要想出震撼人心、被主流和平民都能接受的好作品,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困难。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使很多群体特征日渐模糊甚至逐渐消失,传统工人的形象特征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仅煤矿工人幸存)。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农民陆续离开土地迁入高楼,生活方式将会面临深刻的变化。青年劳动力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教育、老年人的养老……让农民面临诸多矛盾和冲突;生产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新农合”的实施……又让他们萌生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希望。现存的原始生产方式、传统的生活环境,淳朴的民风民俗,是喧嚣繁华社会中仅存的质朴的心灵家园。牛车、犁耙、辘轳井、火炕、家畜等组成的田园诗般的景色,是传统农业的最后挽歌。因此,以艺术再现的形式留下它们的身影其意义深远。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农村题材是将要消失的稀缺资源,在这个宝藏中能否淘到珍宝,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农民的生活、农村的环境对于我来说始终是陌生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发生了巨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真心希望有好的美术作品能够反映社会变革、现代转型中的农民风貌、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让如我一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能通过这个载体和媒介得到文化上的认知。

  上学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开头和结尾靠天才,中间靠毅力。这句话同样适合于美术创作。天才就是灵感的突然闪现,是最初的那份心灵感动,在画布上反复的、长时间的描画后能否把最初感动心灵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画匠和画家的区别,也是平庸和天才的区别。

  关力(原哈尔滨出版社北京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2014年5月于北京

作者:关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