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葆君书法作品赏读(图)

2015-04-27 00:00

原标题:平和柔美传魏晋之风——刘葆君书法作品赏读


刘葆君书法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快速地接受潮流语言、潮流服饰,迅速地背离传统的观念和美德,可是总有一方净土保留着最初的纯真和隽永,总有一些人在致力于传承中国古老的艺术,从而使它们的生命不会枯竭,给予它们发扬和光大的机会。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内容,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从刘葆君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技巧方面下过很大工夫,有着坚实的基础。他的行草书植根于魏晋“二王”一脉,又对苏子美、米南宫用功甚深,在笔势的灵动和字势的开合上很有领悟。所以,他的行草书点画准确沉实,同时又富于流走跳荡之趣,字形端稳从容,结体的虚实、偃仰、聚散与章法的穿插错落、避实就虚巧妙互用,既有所宗又不落窠臼。


汉代扬雄谓: “书,心画也。 ”书法的美属于视觉,同时又属于心灵,一点一画传达的是书者的情性,流露的是书者的心境。刘葆君的书法就像他的人一样,一撇一捺中透着平和、俊逸,他的书法既传承了传统书法的法度,出规入矩,没有狂怪之形;又致力于在传统书法中找突破口,在平和之中兼具柔美。


刘葆君的书法以“二王”为师,风格亦取魏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他的小楷字字亭亭玉立,笔笔清新隽永,且形式丰富,一幅作品在同一个字的用笔、结字等方面都小有变化,书写者的心态随着书写过程的展开而敞开,越发潇洒,愈见妙姿。点画之间也毫无轻佻、诡异之感,笔笔实在,然而通篇看去,又尽显平和柔美的俊逸之风。在当今书法创作状态浮躁,追求侧宕之姿,以奇态、异态为上的风气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刘葆君这种平和的书写方式是很值得我们称赞的,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心性的自然流露。


行书作品中大书深刻,圆劲饱满,浑厚绵劲是基调,而随势生形、跳掷跌宕,用笔老辣亦自然地带动了用墨的变化,厚不觉臃,轻不涉浮,不事拿捏,水到渠成。整体运笔温润沉着,起笔、收笔都能运转自如,干净且恬静。从技法方面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在用笔方面柔中含刚、骨气内蕴、平和安泰。用笔的“骨气” ,是书家书写娴熟度的外在体现,用笔太慢易臃肿,也是书写者对技法掌握未到火候的体现。从作品中我们看到刘葆君对笔法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开合、避让、使转、收束都能做到稳稳当当、潇洒自如。特别是一些长笔画——长撇、长竖、竖钩等,线条的中部都能做到硬朗挺拔、力蓄其中。至于行气和章法,也是一任挥洒中,辅以笔墨变化,自然摇荡生姿。对于“捺”这种较难以掌控的笔画,也能做到起笔沉着,中部借势而出,最后逆势轻盈回收,这样的笔画给整件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机。


刘葆君的楷书体现出他对学碑的准确把握,他的行草书又充分展现出他的灵气与书写意味。其创作始终秉承传统的具有不可重复制作性的“写”字方式,兴致所至,提笔即写,见名联佳句辄手抄笔录,心性随笔流淌。他的行草书最能打动人的是满纸的磊落之气,处处透露着平和、柔美、俊逸。


如果我们从纯艺术的角度来求全责备的话,那么刘葆君的作品还不够“狂” ,还太理性,然而从整个艺术实践中,综合素质修养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上来说,他是成功的。刘葆君的书法没有时下青年人识浅、浮躁的书风习气,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然而,要成为一名杰出书者,对于刚过不惑之年的刘葆君来说,书法之路还很长,我们期待未来身心放松的他能在这条艺术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编辑:李蔷薇]


来源:艺品天下 作者:董文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