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开幕

2015-04-27 09:11

  走断腿,看花眼,这是昨天记者看完影像双年展最大的感受。昨日下午,国内首个影像双年展“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位于南滨路钟楼广场的长江当代美术馆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57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影像创作,同时这也是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大展。展览将持续展出3个月,全程免费对观众开放。

  走断腿

  看完展览需要4小时

  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昨天在看完部分展厅后就在“抱怨”,“展厅太大了,走得脚都痛了。”确实,记者也有这样的感觉。记者粗略估算,如果想要仔细看完展览,至少需要4个小时。

  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艺术家王庆松告诉记者,本届双年展一共用了8个展厅,面积达到1.3万余平方米。“参展艺术家达到257位,来自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王庆松介绍,为了更好地展示影像作品,现场更是动用了85台电视机以及28台投影仪。展览学术总监周能表示,此次展览的摄影作品全部在重庆的专业影像机构制作,“采用了意大利进口机器,大的作品一幅的冲印成本就接近1000元。”

  看花眼

  展览作品超过千件

  本届双年展参展的摄影艺术家带来的作品超过了1000件,包括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而作品的风格非常多样化,纪实性、观念性、当代性的影像作品都有,其中有不少重庆摄影艺术家的作品。

  重庆大画幅摄影协会会长秦文,用一组超长的作品《背后看收租院》展现了雕塑作品《收租院》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收租院》是四川美术学院1965年完成的一件集体雕塑创作,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周能告诉记者,摄影家秦文经过反复的申请以及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被允许对《收租院》进行近距离的拍摄。“秦文以超长接片的手法,将这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泥塑进行了全面呈现。”周能介绍:“最终的作品长度达到了15米,用相机镜头展示了这件雕塑背后从未被观众注意到的许多有趣细节。”

  而另一位重庆摄影家任前的作品则非常契合当下全民阅读周的主题。任前此次展出的作品《朗读》是一段影像视频作品,视频中摄影家本人以及医生、护士、学生、朋友等人,都在病床上朗读一段相同的文字,来自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任前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经生过几次大病,在病床上开始思考生命对于人的意义和体验。“病好后我就找了身边近20位不同身份的朋友,拍摄完成了这样一件作品。”任前说,这件作品也想表达在疾病中,读书能够带给人力量。

  26日,南滨路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摄影家秦文展出的“背后收租院”。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链接

  重庆又一美术馆开馆

  本届国际影像双年展也是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大展。美术馆馆长邹玲告诉记者,长江当代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专业展厅面积近1.2万平方米,同时设有同声传译报告厅、高清多功能放映厅、艺术商店等配套设施,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民营当代美术馆。“长江当代美术馆将坚持公益办馆,所有展览都会免费对观众开放。”邹玲介绍:“美术馆会持续关注重庆本土艺术家,也会把更多国内和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带到重庆举办展览。”

  观众在观看外国摄影家作品。

  

来源:北京文艺网摄影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