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公车上书后人捐出明代金镶玉善本古籍

2015-04-27 09:38

  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刘莎莎)古旧的黄色书页里,配衬上雪白的宣纸,这种中国线装古籍的装帧技艺叫作“金镶玉”……23日上午,“公车上书”参与者范熙壬的后人向省图书馆捐赠了两套珍贵善本,使用的都是这种装帧技艺,专家称这类古籍全国少有。

  范熙壬原籍湖北黄陂,翻译过《资本论》部分章节。两套书分别是明初闵建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和明嘉靖建宁府书坊刻本《周易经传》,捐赠人为范熙壬的儿子——台湾同胞范延中、范廻中,以及孙女范鲛、孙子范雷。经手捐赠的是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俞汝捷,他的夫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昌年是范熙壬的外孙女。

  俞汝捷介绍,《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的版本最早出现在南宋,清乾隆时期收藏藏书的《天禄琳琅书目》有记载。明朝初年,该版本又翻刻过多次。

  俞汝捷还介绍了这两套书的装帧技艺——“金镶玉”和“绫包角”。前者是在古旧的书页中衬上长一些的白宣纸,翻书时只翻白宣纸,以免损坏书页,后者是把书籍装订部分容易起毛的地方用绫做个包角包起来,“珍贵书籍才会用这两种方法,一般的线装书不会用”。

  此外,《周易经传》的版芯还有刻工的姓名,这是早期线装书的特征。

  来源:长江日报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