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法国人带走的敦煌遗书以数字版形式回归中国

2015-04-28 09:16

■ 法国国家图书馆赠还敦煌遗书高清数字复制件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

华夏收藏网讯 敦煌藏经洞里散失在海外的经卷,是中国人心中持续了百余年的痛,也是研习敦煌学无法跨越的障碍。如今,这些散佚于海外的敦煌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即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1908年3月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挑走的包括汉文文献4000多件、藏文文献4000多件,其他粟特、龟兹、回鹘、西夏文文献等,将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敦煌。4月26日,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莫高窟举行。根据协议,法国国家图书馆将向敦煌研究院赠送馆藏敦煌遗书的高清数字复制件,授权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在非商业用途上无偿使用这些数字化副本。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和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布鲁诺·拉辛(BrunoRacine)代表双方签署了该协议。

20世纪初的敦煌和这个国家的命运一样,风雨飘摇,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比匈牙利人斯坦因晚到敦煌一年,却比后者更懂汉学,伯希和精通汉语,通晓英文、俄文、突厥语,他知道哪些经卷更有价值,伯希和通过与发现、守护藏经洞的王道士唇枪舌剑,多次会谈,以500两银子的代价买下了敦煌藏经洞内数以千计的精品,其中大部分是孤本,价值连城。到过莫高窟藏经洞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十分逼仄的小洞,真正的方寸之地,且只有一个洞口,空气无法流通。伯希和有一次独自点燃一盏油灯在其中整整呆了十个小时,深陷于千年纸堆中。窒息,是一种一望可知的感觉,但满目瑰宝却能让人忘记这一切,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九○八年三月三日:我过了整个封斋前的星期二,整整连续十个钟头,蹲在放手稿的洞里,十尺乘十尺的地方,三面都是二到三尺深的卷子;实在没法把一页页分开,只能趴在地上;我腰酸背疼得厉害,但我对于这一天一点也不后悔。这些就是那个王道士在一九○○年发现的成千上万的卷子了,还有无数页藏语手稿。汉文和藏文都有大量文献,还有六百多卷玄奘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占了让人难以忍受的一大块地方。……所有这些都属于从六世纪到十世纪的一个时代。有些翻译可能是现在的《三藏》中所没有的;……我只仔细研究了在大蕃国甘州的修多寺所做的翻译,因为在吐蕃人统治的时代里,这些翻译有更大的可能是新的。我还找到一个唐朝某年的详细日历,前有一个切韵补正,我觉得这个切韵补正是新的。还有几个印刷的图像,带有藏汉对照的说明。……可以肯定地说,整个图书馆般的洞窟必定是由于处于某种困境中而用石头封死的,我想大概是西夏战乱之类的困境吧,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任何西夏时代以后的东西。”敦煌藏经洞里的这些文献后来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王旭东是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之后的敦煌艺术研究院第四任院长,他告诉早报记者,敦煌研究院的专家正在致力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遗书数字化建设,远期目标是将全世界各地收藏的敦煌文献图片、研究文献收集、整理建成数据库,实现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回归。王旭东说:“这次是法国方面主动做出的第一步,希望与中国学者共同研究交流。伯希和所藏的敦煌经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英国所藏的敦煌经卷更多。希望这样的举措会带来敦煌研究院与其他国家相关机构的类似合作,我9月份要去访问英国大英博物馆,商谈进一步合作与研究。希望能与敦煌遗书的第二故乡产生紧密的联系,共同开拓未来。”

此次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图书馆的合作,是外国收藏机构第一次向中国赠送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数字化副本,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