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9 00:00
4月27日,由雅昌文化集团主办的展览“回——王天德写后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担任策展人,共展出王天德近年来创作的三十余幅作品。其中,《雪景图》及《建福宫长卷》均为首次展出。
策展人吴洪亮在开幕式上发言
在开幕式上,策展人吴洪亮、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及艺术家王天德先后发言。在谈到缘何以“回”字为展览命名时,吴洪亮说道:“我们手机上的return键就是‘回’。在故宫我们说到‘回’字的时候可能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回到过去,但我觉得这个‘回’的封闭形象又和故宫的皇城有所联系。当然,如果我们以空间的方式去思考的时候,我觉得它不是故宫的宫墙,而是门,是一扇扇通向艺术真谛的门,所以当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是合于故宫的。王天德老师的作品恰恰是由过去而来,又走向未来的。”
艺术家王天德在开幕式上发言
从此次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王天德延续了自2014年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个展“開門”及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个展“后山”的创作思路。这些作品大多由两层画面叠加而成。底层以宣纸为媒介,通过传统的水墨方式呈现出山水及书法的笔墨痕迹;表层则以皮纸为媒介,通过香灼的方式呈现出山水及书法的另一种形态。叠加中的有意错位,使画面在产生空间深度错觉的同时,亦制造了一种时间层面的错位,形成了一种古代与当代的对应关系。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开幕式上发言
王天德早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系,在二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坚守着水墨语言与山水母题,不断用观念进行水墨实验,从早年的《水墨菜单》、《中国服装》、《中国扇》,到近年的《孤山》、《一米七山》和《后山图》(前数。码)系列。从2014年“開門”展览开始,王天德用明清古画与“火灼与水墨”作品并置,创作了一系列新作,包括《张照(1691-1745)──桃源行》、《徐汧(1597-1645)──行书自作诗》和《伊秉绶(1754-1815)为雨窗书诗》。同时,他将《数码》重命名为《后山图》。
展览现场
在开幕式的发言中,王天德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在故宫以“回”的思维方式举办此次展览。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表示出由衷尊重的同时,王天德亦希望自己能够从这个“回”字中走出。其分别以传统及当代双重手法完成的作品传达出的或许正是一种传统隐于背后,创作步入当代的艺术理念。(撰文:Vivian)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来源:798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