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0 19:04
开幕式人气高涨
(雅昌艺术网讯)近日艺术圈除了“威尼斯热”便是“关良热”了,尤其是上海的几个拍场已经差不多要把关良拍疯了,这样的情况在不太景气的艺术市场完全是逆市上扬的又一典型。京城自然也不会落下,2015年5月10日,由80后藏家林玉柱旗下的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主办的关良作品展“良公的舞台”亮相琉璃厂一得阁大厦。
此次展览展出七十余件关良的精品力作,这得益于藏家林玉柱十几年来的收藏积淀。据闻,这位80后十几年来已经收藏了100多幅关良的作品,在国内,这便是最大的关良作品收藏家之一了吧。林玉柱在大学时期便开始关注关良的作品,最早入手时关良的作品仅有两、三万元一平尺。
天大云华美术馆馆长林玉柱发言
关良生前挚友柯文辉发言
匡时掌门人董国强发言
此次展览将主题定为“良公的舞台”。关良天性热爱自由、不追名逐利,从小喜欢看戏。爱看戏的他又登台唱戏,并与戏曲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周信芳、梅兰芳等结为友好。关良创作的戏剧人物画特别重神似、讲意境。尤其上求形随意变、妙造自然的“稚拙”趣味。
关良将舞台人物的形象呈现到他风格独具的腕底“粉墨”与他受西学现代派画家毕加索、马蒂斯不无影响。而关良和同去日本学习的弘一法师均受日本高僧良宽的影响。良宽是江户时期的大师,他的作品天然去雕饰,极具天真之趣又刚柔并济。受其影响关良的戏画如童稚体,富童真之趣,敦厚朴素。朱屺瞻曾说:“在求稚拙的领域上,我与关良有同好,但在实践上自愧不如关良。”可见关良艺术的趣味,已成其艺术的一大特色。
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袁武发言
(前排右一)史国良、“帽哥”李笠(前排右三)等圈中好友均到场助阵
(前排左二)关良重要藏家罗立火也在现场
关良1917年东渡日本学习, 在日学习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关良接受了扎实的写实基本功训练,同时也受到现代绘画的滋养。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欧美现代流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学习。但体内有着中国传统血液的他,和其他赴欧、日学习西画的艺术家一样,虽然画的是油画,釆用的是西方原料和技巧,却有着浓浓的中国味。想的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民族文化生存大事。
1923年关良归国后不久便任教于上海美专,与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等国画家交往,开始了中国水墨画的全面体验,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新的绘画语言。关良说:“我在练笔前思考:中国人善于用线,从平面中找到举世无双的写意艺术;西方人重明暗、体积、空间,由不同的历史、气质、生活习惯、审美传统所形成。二者生硬结合,互相贬低,不如虚心钻研,找出不同特征,彼此适当吸收又保存个性为好。”(关良话语录)
关良的戏剧水墨人物画,在创作上吸收了中国古代石刻、砖画的艺术精粹。在用笔方面与黄宾虹的“不齐弧三角美”映衬,以简短而朴拙的线条刻画人物形象。他常说:“我的用‘线’自有我的特点,绘事上的许多常见、娴熟的技法如圆润、流畅、刚劲、挺拔并不为我所取。古人有云:‘笔意贵留’,留就是把线一点一点的送到,画出是迟涩的,笨拙的。在造型方面追求夸张、变形、浓缩、提炼来表现戏曲中人物的美。
《拾玉镯》
《东郭先生受教图》
《大闹天宫》
《打渔杀家》
《白水滩》
《夺刀》
《石秀智杀裴如海》
《游龙戏凤》
《贵妃醉酒》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
《七侠五义徐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