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品味王家训的笔墨情愫和艺术语言

2015-05-26 18:30

王家训作品

王家训作品

王家训作品

王家训作品

王家训作品

王家训作品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积淀并陶铸为一种特定的精神与文化品格——笔情墨韵中的意味与情趣;作为一种传统的审美品质,它具有绵延、隽永的与耐人寻味的艺术属性。

  在王家训的作品中读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清幽,却又意趣盎然的笔墨气息。有着一种温暖和从容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的来源就是他拥有来自传统、来自生活的深深情结。这些情结促使他到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寻求语言,说出他的“画”。

  从画中来看,王家训的作品里随处可见书、笔、画、棋等具有古典文化意象的元素。他的古诗词书香门第题材的画作较多。眉清目秀的女人总是坐在纤细的木椅上,或浅笑低吟,或凝睇遐思,手边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信,然而不急,一碟玫红色的小果、一碗清茶、一段佳句、一缕幽幽情思,足以打发一整个下午。一切那么安妥,悠闲雅致得令人嫉妒,清韵悠扬让人怀想。

  除了画内元素的交代,画外功夫更能传达文人画的思想情趣。王家训的作品也是如此。

  陈寅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因此,文人画重意,通过常规细节的有意牺牲,换来某种情绪的舒放,凸显他们的个性。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这种写意的特点在清代表现得格外明显,如八大山人、石涛以及后世的“扬州八怪”等。王家训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抒情传神的写意,人物、景物适度的夸张,轻松而自如,流溢出古雅、超然的意境。

  事实上,王家训这类作品体现着一种积极的意义——为旧形式注入新的内涵,使人为之耳目一新,且从旧形式中提取积极因素,加以运用,在时间的历炼中,为人称道和喜闻乐见。

  这些作品在力求笔精墨妙中,对旧形式、对结构进行了取舍。在依然是借用文人雅士闲适、散淡的题材中,王家训在品格、美感、境界的营造中都进行了置换,在符号的重组中,诗、书、画、印等的整体效果都漾溢着一种清新感和生活的诗意,一扫传统文人画病态的把玩与孤傲的自赏心态;同是醉翁、高士、钓父、棋者、品茗等题材,在王家训笔下焕然一新,他最为突出之处是——表现了平淡生活的单纯、充实、意趣和欢乐、愉悦。而且,在甘于平淡中体现出一种“天真”感和童心未泯的品质,一种源于生活的平实而产生的自足感,漾溢在画面中。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和平静、愉悦、诙谐、幽默的心态。

  他选择了最恰当的语言方式,借以折射出了人类共同的天性,展现出了属于自身的艺术风貌。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