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27 00:00
本报讯(实习生 王蓁)昨天,中国美术馆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观众,他们是来自京城打工子弟学校的50多名孩子。他们趴在展厅两侧长廊的地板上,手拿棒棒彩,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美丽家园。由中国美术馆和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携手主办的“打工子弟进殿堂·共绘美的梦想”集体创作在馆内进行。
这些小朋友们每两个人一组,合作绘制一间小屋。画完后,大家转着圈儿欣赏其他小朋友的屋子。有意思的是,他们每人都有一顶涂了油彩的草帽,或是戴在头上,或是背在背上。黄村二小的赵静怡说:“帽子上的油彩是我自己涂的,因为百水大师总爱戴帽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她从老师口中得知了奥地利20世纪末期最有名的艺术家百水先生,并把他记在了心里,“我喜欢他画画不用直线,充满童趣感。”
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澜希望,孩子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学着用双手去创造艺术。“你们用灵巧的手和美的心灵描绘了美丽的家园,你们的父母用他们的双手建造了楼房、公路,他们都是创造城市美的艺术家。”她对孩子们说。“希望有更多打工子弟进入中国美术馆,让更多的孩子接近艺术,让他们的童年没有贫富,只有丰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童绘美丽家园”活动今后每年都将举办。
围绕本次活动,中国美术馆还推出了一个特殊的展览,推介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作品,让特殊儿童群体也能拥有更多被社会了解和关注的机会,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进艺术世界。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中旬。期间,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将邀请更多教育机构和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 饶强摄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