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年03期
【摘要】 金元时期在豫西中部地区多个窑址同时生产青瓷和钧瓷,发掘于2005年的汝州东沟窑遗址即是该类窑址典型代表之一。为系统了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的胎釉元素组成特征和工艺特点、揭示两类瓷器各自随时代变化的规律,本项研究采用EDXRF和OM对东沟窑遗址出土且地层明确的43件金、元时期青瓷与钧瓷标本胎、釉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胎、釉的原料配比、釉层厚度和胎釉反应层厚度等工艺特征随时代和标本类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沟窑同时期青瓷和钧瓷胎体元素组成较接近,而两者釉的元素组成差异明显,金元钧瓷釉的SiO2/Al2O3摩尔比值都明显高于同时代青瓷的相应比值,呈现钧瓷釉典型的高硅低铝组成特征。从金代到元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釉都呈现从钙釉向钙-碱釉的转变。本项研究还观察到金元钧瓷的釉层和反应层厚度均高于同时代的青瓷;而从金过渡到元,两类瓷片的釉层和反应层厚度均趋厚。本项研究对揭示金元时期豫西中部地区青瓷和钧瓷间的传承和演化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科技数据。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作者:丁银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