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凤鸣岐山——浅论西周玉器的凤鸟纹

2015-05-28 11:05

[摘要]:凤鸟纹,为西周时期玉器最重要的纹饰之一,其滥觞于西周早期(武、成、康王时期),大量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即昭穆至宣幽时期,两周之际已基本不见。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西周时期的凤鸟纹通常装饰在柄形器、圆形或方形玉饰(发饰)、梯形玉牌饰表面,而较少出现在玉璧、玉璜等物之上,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凤鸟纹,为西周时期玉器最重要的纹饰之一,其滥觞于西周早期(武、成、康王时期),大量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即昭穆至宣幽时期,两周之际已基本不见。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西周时期的凤鸟纹通常装饰在柄形器、圆形或方形玉饰(发饰)、梯形玉牌饰表面,而较少出现在玉璧、玉璜等物之上,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此期凤鸟纹采用写实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其造型生动,流动感强,时代特征较鲜明:多闭口,喙尖长,下勾显著,若鹰钩;单圆圈目,系斜刀琢成;头顶多有一束花冠,或直立,或于中央折曲往前、后方勾;修颈,雕节纹;以顺畅婉转的卷云纹表示抽象的翅、尾;爪粗壮、锋利。
凤鸟之身形根据器形特征而布局:1.柄形器上的凤鸟多作挺胸、扬翅、绕尾、站立状,且常与龙、人复合出现;2.圆形、方形玉饰上的凤鸟为蜷曲之态,形简化,流行于西周中期;3.梯形玉牌饰及玉琮表面的凤鸟作蹲踞状,多见于西周中期。这充分体现了西周玉器因器饰纹、形纹和谐的设计理念。
在雕琢技法上,此期大多采用“一面坡”宽线与单阴线结合的双钩线表现凤鸟形象,即在“一面坡”宽线竖直的边墙表面,沿“一面坡”轮廓勾出细阴线。这种由粗细结合双阴线表现的纹饰错落有致、线条丰富,既消除了完全使用单阴线的单调,又增加了图案纹样的立体感和细致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西周中期亦有部分凤鸟纹为双“一面坡”宽线刻划。
《吕氏春秋·应同》载:“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国语·周语》有记:“周之兴,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说文·鸟部》云:“鸑鷟,凤属神鸟也,从鸟狱声。”可见,凤鸟为周人所崇拜。是以,西周玉器上出现了大量凤鸟纹。
一、柄形器上的凤鸟纹

  二、圆形、方形玉饰上的凤鸟纹


三、梯形牌饰、玉琮上的凤鸟纹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玉石翡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