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02 00:00
大象是翦淞阁的忠实粉丝,从嘉德到保利,每场翦淞阁拍卖大象都要反复学习。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黄玄龙真正做到了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欣赏翦淞阁的预展和图录,就是感觉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每次短短三五天的预展,感觉想抓住划过夜空的流星,难以抓住那刹那间的璀璨。躲过一场上海的大暴雨,大象终于在保利开拍之前赶到了北京,在翦淞阁预展现场有幸聆听玄龙兄仔细讲解每一件焦点展品,并一一上手把玩,今天的大象视界,我们一起来冲淡自然吧!
玄龙老师介绍说,这次的图录照片拍得不错(以往的照片也很棒啊),所以在整个展线布置了一条照片带。现场效果看真心非常不错。
翦淞阁推崇的是极致文人生活的雅趣,因此布展十分注重观展的体验,玄龙老师说,这个隔断的布置是他自己亲自设计的,留出了人与画之间的合适距离,看上去也十分美观,这便是细节的成功。
有关于本场拍卖每一件拍品的考证说明,我想就算我写上三个月都没有可能超越黄玄龙老师的图录,因此,大象只是把个人在现场的观感和玄龙老师对我的特别介绍记录下来,让朋友们换一个视角,相对轻松的解读一下本次翦淞阁拍卖的雅趣。
巨筆如椽 張瑞圖?南山北斗行書巨軸 尺寸(畫心) 長?338cm 寬?96cm RMB 6,000,000 — 8,000,000
作为“冲淡自然”的封面,黄玄龙在这幅张瑞图的巨幅立轴前仰视的镜头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在预展现场,朋友圈上无数人都喜欢来一个模仿秀,大象在朋友圈发出后,这个姿势被友人调侃为“四十五度仰望星空,作泪流满面状”,相信这场拍卖之后,它会成为今年收藏界的流行动作。
这张画心部分就达到3.38米的张瑞图巨轴毫无疑问是整个专场的大明星。“遙遙西向長安日,願上南山壽一盃。”翻阅公私所藏资料,尺幅超过这件的张瑞图书法巨轴可能只有两件,一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一件藏于荣宝斋。明末乱世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段辉煌期,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都是这一时期的顶级书家,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彩篇章。同时,明末建筑中堂屋的发展也使得这种“高堂大轴”书法风靡一时,放到今天,这样的高头大轴在家居装点的美学上也丝毫不会过时。但即便在名单,中堂上能够挂上如此巨幅的也不会是一般人家了。这幅三米多的巨幅写得不仅雄奇,拿童衍方老师的话说,雄浑中还能透出秀美的,或许仅此一件了!大象在现场接触了一些有意向的藏家,在这里大胆透露一下大象的市场调查结果,预计最终的成交价将会达到3000万人民币以上!拭目以待!
近 吳湖帆畫竹?金西厓刻製?白竹秘閣 吳湖帆畫竹?金西厓刻製?烏木箑骨 RMB 600,000 — 800,000
金西厓毫无疑问是近代文人竹刻中的泰斗级人物,如果说近代紫砂的泰斗是顾景舟,那么金西厓在竹刻中的成就就相当于顾景舟在紫砂领域的地位,而金西厓的存世作品要比顾景舟少不少。玄龙老师在现场介绍说,这一组两件拍品都具有唯一性,其中的一件是唯一的一件金西厓刻的乌木扇骨;而另一件则是唯一一件由吴湖帆画竹金西厓刻制的臂搁,从落款上不难发现金吴二人的深厚交情。如果说一把同样具有唯一性的吴湖帆画的顾景舟石瓢壶可以拍出2450万落槌,那么金西厓的竹刻显然仍处于价值洼地中。玄龙老师还介绍说,几乎所有金西厓的作品都是有著录的,所以很难作伪,当然,存世也就这么多了!
清初 陳鳴遠製?素帶壺 來源 龐元濟?舊藏 李氏家族?舊藏 釋文 「陳鳴遠」楷書題識。 「陳鳴遠」陽刻篆書印款。 估價待詢
这件是本次翦淞阁专场上唯一的一件“估价待询”的拍品,玄龙老师现场评论,陈鸣远一定是清代民国以来收藏紫砂壶的最高水准。大象在现场问玄龙老师,这种清初大名头的老壶会让一些藏家感到不敢认,这个问题在玄龙老师面前显得太过于业余了,他还是耐心的说,陈鸣远一定就是陈鸣远,不好仿制的,同时,他补充说,目前存世的陈鸣远真迹大概就只有二十来件,是很少的。对于这把壶的美妙之处,图录中已多有说明,玄龙老师现场特别留意大象仔细看一下陈鸣远的落款,如果盯着看这三个字,你会觉得陈鸣远对这把壶的得意之情!
漢 黃山宫第四鐙?萬中立匣銘 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 包裝 老紅木外匣 老楠木內匣 老紅木承座 RMB 1,800,000 — 2,800,000
这件个人认为是本次翦淞阁专场上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件,大名鼎鼎的“黄山第四灯”,晚清至今留下了诸多金石学家的题字拓片都提到了这件被翁方纲美评为“汉迹第一”的重器,今天终于见到本尊了。玄龙老师在现场当然提到了张廷济和翁方纲对它的著录评价,而他特别提到的则是晚清收藏家万中立对它所题的满满五面的匣铭,一个收藏家,如果不是因为实在太过于喜爱这件藏品,怎么可能做到在盒子上题满呢,玄龙老师特别提到这点,或许是在这里他找到了爱物之情的共鸣吧!
高鳳翰製?銘贈輪老學長硯 王應綬製?萬承紀自用白芙蓉印一對 高南阜硯史原拓本 王子若摹刻研史手牘 秦漢篆隸真景?漢魏篆隸真景 高鳳翰?銘贈輪老學長硯?拓片軸 RMB 1,800,000?—?2,800,000
在预展现场,玄龙老师特别强调的是文化的含金量,因此,他更希望给藏家们所呈现的并不仅仅是藏品本身,而是完整的展现一件藏品背后的人文故事。这一个标的的拍品有至少六件组成,图录为它足足编了25页,“我摹史研而摹史,两生一死三痴子”,大象希望用几点概括为这组拍品作一个梳理。
1、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痴迷砚台,这方铭赠轮老学长砚是存世的高凤翰《砚史》著录过的七方砚台之一,殊为难得。
2、藏书家王相痴迷高凤翰的艺术,寻遍名家,终于找到了艺术家王应绶(王原祁的嫡孙)为其摹刻高凤翰《砚史》,但命运多舛的王应绶用其毕生精力,终未完成这项呕心力作,直到身死之前,还在极力创作。
3、这整组拍品本并不在一起,是黄玄龙从各地尽力搜罗而成(如王应绶刻两方芙蓉章便是水松石山房主人的旧藏),而一组藏品却完整的呈现了清中期三位才子痴心艺术的一段佳话。
蘇東坡製?雪浪齋玉印 醉翁亭記 瞻麓齋藏 唐宋諸家筆迹存景 瞻麓齋藏 RMB 6,000,000?—?8,000,000 蘇東坡製?雪浪齋玉印 來源 高鳳翰、陳介祺、龔心釗舊藏
这是本场另一件太值得期待的拍品了,一切的一切就冲着一个人的名字——苏东坡。有关雪浪石的考证,图录中已经说明得很详细了,大象这里不想再展开。大象只想说,为了这方石头,玄龙老师所作的考证工作之细致,严谨,工作之繁重,或许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而在预展现场,玄龙老师向大象展示了大量的材料,这些足以让人足足玩味许久,许久。
大象在现场还上手把玩了大部分“冲淡自然”的拍品,顿觉手有余香。而离开之际,大象问玄龙老师,“冲淡自然”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玄龙回答了两句话,其中一句还是引用了大象的话:“用古董点亮生活,但冲淡自然是需要用很大的力气的。”这两句话让大象回味至今,不知如何结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冲淡自然,或许真的很难做到,但在翦淞阁的预展现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用心去享受而已了。
来源:大象视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