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景德镇的溯源与发展

2015-06-02 16:39

[摘要]: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上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着名。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景德镇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花瓷),并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青白瓷釉色纯正,青白淡雅,明澈光润,青中显白,白中泛青,胎体质坚细白,温润如玉;器壁刻有花纹,构图精巧;体薄透光,在光照下可以从背面透见花纹;造型挺拔秀丽,玲珑剔透。它一经问世,就立即和当时中国其他名窑一争高下,与北方的定窑、南方的龙泉窑等所生产的瓷器一起,并称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镇瓷窑从此开始跻身于中国名窑之列。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明代全国几大着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至明代中期,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心,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明代后期以来,景德镇的城市范围和规模基本稳定,两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密布各类瓷业建筑,这里坯房、窑房密集,"陶舍重重",构成景德镇的一大景观。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美程度。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上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着名。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到了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颜色釉取众之长,承前启后造诣极高,创造了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