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日有睹陈九兄这批别具匠心的戏曲水墨新作,不由拍案称绝。戏台上的人脸没了五官只有轮廓,却多了台上举手投足和台下全神贯注之间的互动,下笔更着力于舞台道具摆放和衣袖飘曳,画面中,戏曲本身的重要性被抢眼的看客身影所替代。艺术家深谙世态百味的爱憎忧喜,将繁华落尽后的平平淡淡,从容地用浓淡晕染的水墨笔触挥洒地淋漓尽致。仔细读他的作品,戏,还是那几出老戏,人物却愈见空灵,从浓墨重彩到影影绰绰,黑的是形,灰的是影,大片的留白背景上,又现出几抹艳妆,看不清贵妃醉后的脸,却在曼妙里窥伺到那不安分的魂,特别是《三岔口》,剔透玲珑的看戏人,只留下两只凝神驻望的眼眸和张嘴呲牙的快乐,台上摸黑翻腾着的戏服,白刷刷的脸庞看不到任何的表情,有的只是紧绷着的拳来腿去。这一批新作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虚内求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跟中国戏曲以虚表实,以意传神的艺术特质一脉相系,却又契合着水墨绘画所独有的简练写意,满纸空灵,观者仿似站在了镜子面前,进入到了生旦净末丑的戏剧舞台,扁平化的脸谱让阅者感同身受,透过纸面窥见了人生舞台的悲喜离合,强烈的代入感不免让人悠然一笑后陷入了沉思。
陈九的画,多取材于折子戏的唱念做打,挑其最出彩的段落和瞬间,凝练成空灵的自在境界,透射出艺术家对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不倦追求,纤尘不染,时空交错,物我两忘,构建了一种单纯,本质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从画面的布局用笔看,充分显示出现代人追求空灵境界的审美特质,既传承中国戏曲的变形,更巧妙地用绘画纸本来表现戏曲里的人生转合,在创作过程中,陈九不断地对画面场景进行切分组合,借用戏曲中的虚拟大写意,将中国戏曲和水墨这两大国粹,用“简单”两个字连接起来,古今相映,戏中有画,画中有戏,以戏入画,把“写意传神”发挥到极致。
陈九的这批戏画突破“戏台”来到人间,台下的观众成为陈九戏画的主角儿,台上的演员如同魂魄般萦绕盘旋,视觉上的冲击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直指人心,那些将自身替代到角色的他者,这些把角色化为怜惜羽翼的伶人,构筑成了世间百态风情万种。在这一批以“做戏——看戏”为主题的戏画系列中,陈九真的已经不再单纯的描绘舞台上的婀娜多姿,他在创作的瞬间,和千百年来演绎的中国戏曲文化融为一体,恒古飘来的咿咿呀呀,在看客的叫好声中显得魔幻起来,虚实间吐纳着灵魂的寂寞出口,真真假假间多了艺术家追寻精神家园时的执著守望,意在画外,看戏的人都先入戏后出神,戏散了,悲喜中的世态炎凉,让陈九在画中倾诉出一份暖暖的人性,那些没有脸的灵魂在宣纸和水墨的渲染下,守候着他们的寂寞,空灵静逸,斯人独憔悴。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 张永林
作者:张永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