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晋婺州窑青瓷羊

2018-03-21 21: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窑中,以越州窑、婺州窑和瓯窑的青瓷最具代表性。

  笔者有幸征集到一件与婺州古窑有关联的青瓷羊,此青瓷羊为灰白胎,通体施釉,釉面不平,釉层不匀,釉色青黄,开细碎的冰裂纹。由于胎釉结合不牢固,在釉面上有沿竖直方向流淌下来的剥釉条纹和凌乱散布的碎斑状的剥釉现象。在羊的耳、角、眼和羊尾、羊腿的边楞折角处均有受土侵腐蚀作用形成的脱釉痕迹。釉面上还有若干细小的缩釉点,釉层内亦有少许点状的凝釉瑕疵。剥釉的胎面露出灰黄中略含浅褐的皱皮纹理,脱釉的器表呈现土黄含灰的胎色,聚釉处的青釉玻化程度高,釉薄的器表呈色青中泛黄,总之,该青瓷羊的釉面青黄灰褐诸色错杂,釉色斑斓,苍老古拙,透析出历经一千七百多年岁月沧桑磨砺的历史痕迹。

  仔细观察,在该青瓷羊的腰身周围、羊咀唇边、胸脯下沿的胎釉交接处,还有羊腿弯曲部位的聚釉边沿裂纹内,都可见到一点点或一丝丝乳白色的析出物的踪迹。这一点恰好跟西晋婺州窑古瓷的胎釉交接处有奶白色的结晶物析出的特征是相符合的,由此即可初步确认该青瓷羊的窑口应是西晋婺州窑。

  从该青瓷羊的造型设计的思路上看,它总体形象率真写实,局部形体粗犷夸张;轮廓线条古拙简约,雕工技法娴熟老练。它不拘泥于细节的雕琢,侧重于表现羊的形体神韵。

  依据古陶瓷研究资料,尽管婺窑产品的造型与别的瓷窑有些区别,“但器型演变的总趋势则与越窑相同,即三国西晋时的产品也是矮胖端庄,东晋南朝则趋向秀长。造型风格的这种转变,一是从提高器物的高度来表现,另外则是减少器物的宽度和采用柔和的轮廓线来表现”。

  该婺州窑西晋青瓷羊造型生动,器型完整,品相上佳,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